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沙小学 311800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预习往往被当做是非正式的家庭作业,内容单一,反馈缺失,学生索然无味。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独立能力尚弱,该如何指导预学?
笔者认为低年级预学内容需做到简练明确。可以尝试用口诀使学生们熟记:一标段,二圈字,三划词语,四熟读。记住生字看我的,再问课文懂什么?如此六步预学法,学生操作起来就会非常清晰明确。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尚不具备独立预学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低年级的预学一年级应放在课内,二年级再逐步过渡到课外。以一年级课文为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六步预学内容作详细指导:
一、玩中学会标段落
标自然段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生就有短视现象,错标、漏标时有发生。因此我找到一种非常形象的方法:让学生们每人拿一把尺子,用尺压住书本,哪一行没碰到尺的就是一个自然段。慢慢地,有的学生就可以脱离尺子,明白开头空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用这种方法,即使像《要下雨了》这种长文,学生们也能迅速标出是9个段落,成功攻克了标自然段这个拦路虎。
二、多种方法巧识字
圈出生字对学生而言没有难度,但显然对于生字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圈画就可以的。预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识字的过程中来,为此教师需要对识字方法做细致重点的指导。
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就教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要下雨了》一课的“月”加“要”变成“腰,把“披”的“扌”换成“土”变成“坡”,这是最为直观也是低年级学生较为多采用的方法。
其次,我们还应重视字理识字,利用不同字体的构字特点加以指导。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见物见形,启发联想,从而记忆字形。如教学“鸟”时,先出示小鸟的图片,接着出示鸟的古文字,使学生了解到“鸟”字是根据鸟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最后出示楷体字“鸟”,让生对其进行分析(鸟头、身子、尾巴和爪子)。
课文中最多的还是形声字,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对于低段识字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清”,先让学生利用加一加的方法“青”加三点水变成“清”,再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明白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青”则表示它的读音。“青”表示颜色,“清”则表示水很干净清澈。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继续补充和心情有关的“情”,和太阳有关的“晴”,和眼睛有关的“睛”。学生有了识记形声字的能力后,学习《要下雨了》一课中的“腰、坡、潮、消、响”就显得驾轻就熟了。
三、词语圈画有讲究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教学,预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觉主动地欣赏文章的语言,但低年级学生往往还不了解到底哪些词语才是值得积累的。为此,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是教学生划词语的方法:一划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果课内没有可以自己组一个。二划喜欢的词语,特别是“是、地、得”组成的短语。
其次是教学生理解新词语的方法:①找近反义词的方法。如《夏夜真美》中“感激”这个词语有学生表示不理解,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找一找“感激”的近义词,有学生说“感谢”、“谢谢、”“感恩”,换成这些较为常用的词语后,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②图文结合法。像“趴”这个字,我们除了用形声字的方法去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相信当大伙儿看到水草上那只趴着的蚂蚁时,“趴”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③字义合成法。教学“东张西望”这个词语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字义合成法去理解。“张”和“望”都是看的意思,让学生合起来说说东张西望的意思,他们马上说出就是东看看西看看的意思,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的四字词语,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四、朗读课文需正确
正确朗读课文的具体参考要求有: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拖音、不唱读、不带腔。其中前三项为基础目标,学生在朗读中大多能做到,但是后三项则需要老师日复一日地训练方能熟练掌握。为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朗读提升,加强范读,给学生树立积极朗读状态的榜样,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子和重点句子,需要做出重点指导。如《树和喜鹊》一课中“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一句,我就通过范读让学生听停顿、学停顿,让他们明白长的句子要学会在正确的地方停顿、换气。
五、课文内容低要求
低年级的课堂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因此对课文内容的预学我们必须区别于中高段。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预学时只要在完成前面五步的基础上思考读了课文后我明白了什么?哪些地方感觉有疑问?可以是词语上的,可以是字义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等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让学生预习后想想:文中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结果怎么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低年级预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让学生真正学会预学,爱上预学,我们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姚军.从预学入手确定学习起点[J].新课程,201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叶至善等,叶圣陶集(第十四卷之《论国文精度知道不只是逐句讲解》).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