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的疑虑较多。为保障1+X证书人才培养质量,需准确把握制度变革下1+X证书的质量内涵,并从发展性、功能性、融合性、开放性、协同性、系统性等维度研究其质量特性,提出三重策略对证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重塑,有助于精准施策,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服务教育的质量。
关键字:1+X证书制度,证书质量内涵,多维质量特性,质量保证体系
一、引言
我国1994年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制度对于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意义,但仍存在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融合度低等问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公布后,社会各界对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考较多,也萌生出“如何保证质量”的疑问。因此,坚持质量导向,研读1+X相关政策,深入研究1+X证书“一专多才、有效供给、育训结合、开放办学、书证融合”的质量内涵以及多维质量特性,才能破解疑惑,精准指向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
二、1+X证书的质量内涵
1+X证书不能简单认为是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X证书,而是赋予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多的质量内涵,树立了更高的质量目标,对1+X证书的质量内涵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质量的内涵进行剖析。
分析1+X证书的质量内涵主要基于两个背景:一是随着“职教20条”的发布,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拓展了其“职业”属性,使1+X证书的质量内涵更具有广度;二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出现给传统职业岗位带来新的变化,人才的质量评价制度也需要变革,使质量内涵更具有深度。因此,职业教育被确定为类型教育以及评价体系变革的需求,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为1+X证书的质量注入了“新内涵”。
1+X证书质量内涵,可以从服务社会和服务教育两个层面分析[1],概括为“开放办学、书证融合、有效供给、育训结合、一专多才”。服务社会层面的质量内涵有“开放办学、书证融合、有效供给”,指通过整合优化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资源,重构教学活动,促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能够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服务教育层面的质量内涵有“育训结合、一专多才”,是指毕业生、社会培训人员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技能证书,要能满足岗位(群)能力要求,具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换而言之,1+X证书质量的内涵是以X证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教学内容为途径,以教育和培训为手段,以重塑新的职业教育质量形态为落脚点,提高1+X证书服务社会和服务教育的质量。
三、1+X证书的多维质量特性
如果把1+X证书制度视为一种教育产品服务,基于质量内涵进行研究,主要具有发展性等6维质量特性。1+X 证书固有质量特性的总和,满足学习者和社会发展显性或隐性需求的程度,代表了1+X证书的质量,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将质量特性分为关键质量特性、重要质量特性和次要质量特性三类。其中发展性和功能性为关键特性,融合性为重要特性,其它特性为次要特性。
关键特性
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目标是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发展性和功能性为1+X证书质量的关键特性,也是设计1+X制度的出发点。
1.发展性。指1+X 证书制度从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出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蔡元培曾说“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发展,要保障1+X证书质量,需要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特点,充分发挥学历证书基础属性的前提下,挖掘内在潜能,从融合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进行培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考多个证书,“一专多能”将成为1+X证书制度下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特性。
2.功能性。1+X证书质量有适应产业需求的功能,实现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从而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随着新兴产业的壮大,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大量人才,但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实用型人才,1+X证书制度下,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多个技能等级证书,能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发展现状,实现了满足产业需求的功能。
(二)重要特性
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而实施“书证融合”是保障1+X证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因此融合性是1+X证书质量的重要特性。
从职业院校育人角度看,1+X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遵循融合的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活动,从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方案、教材、考核评价等多个层面实施融合[2],首先,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实施专业标准对接。其次,融合教学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将证书培训内容按职业能力和所属知识点分解后,融入课程教学中,适当扩大考证类的实训课程比例,更多关注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然后,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学历教育的教材与证书培训教程合编。最后,改革考核评价,两类证书的考核目标有机统一后,将理论基础和技能证书所需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列入考核内容,以项目化考核为载体,实现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结合,更多关注证书的获取,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
(三)次要特性
1.开放性:1+X证书制度通过拓宽学习空间,增加不同来源的学习者,打破了原有相对封闭的学校空间,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步进行,学习者身份的变化倒逼职业院校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从观念和实训条件两个层面推进开放办学,观念上要扭转职业教育普教化的想法,也要避免过度的技能化,以“育训结合”开展教学和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制定实训室发展规划,扩大实训场地规模,改善实训条件和提升管理能力,多方面保障1+X证书质量。
2.协同性。1+X证书制度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校企协同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1+X制度下的人才评价必然是多方协同的体系[3],即包括组织开放国家职业标准的人社部门和制订国家职业教学教育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负责开发证书、培训考核学生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包括实施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三个关键的责任主体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在试点阶段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为1+X证书质量把握方向。
3.系统性。1+x证书制度是系统工程,X证书只有结合国家资历框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质量才能充分体现。首先,基于1+x证书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并建立“学分银行”,与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对接,学习者走入学校进行学历教育时,所获得的技能证书可以自动转换成相应课程的学分。其次,学习者不受学制约束,兑换足够学分后,即可取得相应层次的学历资质,使证书、“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衔接贯通并形成体系。
三、三重策略协同发力
保障1+X 证书质量,是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实现“产教融合”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以系统思维做好质量保障设计,本文提出以下三重策略,协同发力,提升1+x证书质量:更新个体质量观,提高整体质量意识,打造软环境;激发职业院校内生动力,承担质量主体责任,重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调动利益相关者主体机构的积极性,健全协商和质量监督机制,提高治理效能。三重策略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更新质量观为打造软环境,重塑保障体系和健全机制为硬措施,其中重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关键之策,三者相互补充、互为促进。
(一)更新质量观,发挥职业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提高1+X证书质量的核心动力
树立基于质量内涵的新质量观
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Fitness for use),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对产品的质量有不同的期望,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证书质量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质量观。随着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质量活动已经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评价培训组织和学校等,当前的质量观念正在向更加注重融合、开放的质量观转变,基于1+X证书质量内涵的质量观逐渐形成。质量观是质量管理创新的原动力,1+X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手段对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升质量问题,只有参与的个体形成质量观,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教师、教辅等个体的接受新的质量观,才能有效提升证书质量。
建立符合质量内涵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1+X证书制度最直接的执行者,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个体,其质量观和职业技能水平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4],如果说质量观是教师诊改的动力,教师技能水平则是基本条件。教师承担着课证融通的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讲授和培训、鉴定考评等重要任务,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决定了证书质量,课证融合对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提出双重要求,教师既要讲授知识,更要清楚针对不同岗位,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技能水平或高度,要求知识技能紧贴岗位实际,具有真实项目开发实战经验。另外,教师是学校和企业的纽带,是学校实现开放办学、产教融合的主要力量,社会服务能力也是教师的关键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送教师到基地完成职业技能培养,使其成为一名职业岗位技能精湛、社会服务能力强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
[5]。
(二)重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是提高1+X 证书质量的内在要求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需校准目标链,明确质量标准,以自我诊改为核心,重塑内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专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 基于质量“新内涵”,调整目标链
“一专多才、有效供给、育训结合、开放办学、书证融合”的证书质量内涵对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质量内涵重新校准发展精度,根据“有效供给”内涵,提升学校服务创新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调整专业结构,修订发展目标,根据“一专多才”内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培养拥有多个技能等级证书、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按照“育训结合、开放办学、书证融合”内涵,调整办学方向和教学模式,拓宽各类学习者的入学渠道,通过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开放并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2.遵循质量特性,做实标准链
标准链是质量目标链的细化,将目标链进行分解后,围绕发展性、功能性、融合性、开放性、协同性、系统性的质量特性,分别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标准,增加校企合作和对外开放的治理标准。遵循发展性,建立学习者个人发展标准;遵循功能性、融合性建立教师能力发展标准、专业标准、课证融合的课程标准;遵循协同性和开放性建立产教融合发展和开放办学标准。
3.以自我诊改为推动力,在“践、评、悟”中提升质量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全新的改革探索,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参与主体通过实践、评价和思考感悟的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并改进质量,因此,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将自我诊改贯穿全过程,对1+X证书教学进行常态化的诊断,是不断提高证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6]。“践”,指加强实践的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平台记录教学的过程数据,全程跟踪技能等级证书的生成过程,定期进行分析、诊断和预警;“评”,指建立评价监控体系,从多元评价主体视角,对教学内容、专业适应产业的发展状态和“育训结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比如,在专业层面,评价专业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否相匹配,专业课程内容是否融入技能证书要求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悟”,即在二级学院的指导下,由专业团队、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对照质量目标和标准,形成自我诊断报告,报告与年度质量报告相衔接[7]。
(三)健全协商和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提高1+X 证书质量的重要保障
1+X证书制度下,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搭建平等的协商机制,发挥每个利益相关者机构的作用,健全外部质量监督机制,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1.搭建平等的协商机制
学者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而1+X 证书的质量活动已经涵盖了行业企业、评价培训组织和学校等多个机构,提升证书质量需要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行业企业、评价培训组织和学校等利益相关主体机构组成,搭建平等的协商机制和平台,依托平台发挥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保证作用并了解其利益诉求,继而提出具体建议,助力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
2.健全外部质量监督机制
1+X 证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构建有效的1+X 证书外部质量监督制度,实施过程监控、评价、质量预警,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提供保障。首先,建设信息化平台,实施多元主体质量持续监控,从标准研制到证书发放全程数据收集,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培训评价组织,实施重点监督,定期对其行为规范性进行评估;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编制具有阶段性特征和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对不同的主体机构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最后,健全多渠道质量预警机制,通过社会、学校、学习者等渠道收集建议和投诉,实施实时分析、精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外部全方位保障证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进一步融合,拓展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空间,促使职业院校治理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大变革,但在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仍需完善、体系尚未成型的条件下,证书质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职教20条”发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从广度和深度扩展了1+X证书的质量内涵,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基于全员质量意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梳理出多维质量特性,综合质量内涵和特性进行深入思考,创新地提出更新质量观、重塑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协商与外部质量监督机制的三重策略,以激发职业院校、社会各界的活力,不断完善1+X制度下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100-102.
[2]王亚盛,赵林,1+X 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4-17.
[3]高婷婷,沈勤,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46-52.
[4]王振杰,唐振华,池云霞,高水平高职院校发展质量再提升:理念、借鉴、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20-24.
[5]丁振国,郭亚娜,高职院校1+X 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3-56.
[6]吴南中,夏海鹰,1+X 证书制度下职业学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职业与教育2020(8):5-12.
[7]李静,周世兵,1+X证书角色与功能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 2019(7):152-155.
[作者简介]聂晓(1976-),男,汉族,湖南省涟源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065)、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19年度课题(编号:2019GZGJ17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