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新疆生产建设第七师医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研究组采取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大大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可有效提高患者脑神经及肢体功能,有助于预防多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急救
引言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所致,发病后需及时获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不可随意搬运、移动,否则极易引发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疝等情况,进而会增加急救难度,提高患者死亡率,因此需要应用科学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及时改善患者脑出血症状,以便于后续医院临床急救工作开展。本实验选取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在其急救中的作用,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实验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本院院前急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8.59±6.60)岁;意识状态:深度昏迷2例、浅昏迷5例、嗜睡6例、意识清醒2例;研究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59.14±6.53)岁;意识状态:深度昏迷1例、浅昏迷4例、嗜睡7例、意识清醒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状态等一般资料方面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即急救人员接受到呼救电话后需在15分钟赶到现场,并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检查体征,初步诊断后进行吸氧操作,静脉快速滴注地塞米松20mg,再快速搬至救护车,转送至医院急诊科急救。研究组采取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急救人员接受到呼救电话后需在15分钟赶到现场,并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检查心率、脉搏、血压、呼吸指数、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体征,初步诊断后进行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主要内容:(1)呼吸干预:及时帮助患者调整至平卧且抬高头部15—30°体位,并在其背部置入1块硬板,快速松开患者衣领与皮带,将其头部维持侧偏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针对戴有义齿者,需取出义齿再进行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6L/min;
(2)打开静脉通道用药抢救:开通静脉通道后,首先需静脉推注血凝酶1kU进行止血,并抬高患者头部与地面保持30°角,再静脉快速滴注地塞米松20mg,对于舒张压>100mmHg、收缩压>160mmHg者,同时静脉滴注呋塞米20—40mg完成脱水治疗,对于舒张压>100mmHg、收缩压>220mmHg者,将20mg硝苯地平碾磨成粉并融化于舌下,且在100ml生理盐水中添加硫酸镁25g进行静脉滴注,另外对患者头部进行冰袋冷敷降温;
(3)转运:急救人员需主动告知家属患者当前实际病情、转运途中可能发生意外,待获得家属同意后才可转运,转运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呼吸及相关生命体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叮嘱司机保持车速平稳,固定患者头部,避免颠簸加重病情,到达医院后需及时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仔细交接,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病程90d生活能力[1],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病程90d肢体运动功能[2],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高;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病程90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行t,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与病死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病死率为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26.67%(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并发症与病死率对比(n,%) | |||||
分组 | 脑水肿 | 呼吸衰竭 | 中枢性高热 消化道出血 坠积性肺炎 | 并发症 | 病死率 |
研究组(n=15) | 0 | 0 | 1 0 0 | 6.67% | 0(0.00%) |
对照组(n=15) | 1 | 1 | 2 11 | 40.00% | 4(26.67%) |
x2 | 4.658 | 4.615 | |||
P | 0.031 | 0.032 |
见下表2得知,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就诊时间、Barthel指数、FMA与NIHSS评分对比(¯x±s) | ||
分组 | Barthel(分) FMA(分) | NIHSS(分) |
研究组(n=15) | 77.95±18.67 67.14±4.49 | 17.57±3.04 |
对照组(n=15) | 52.46±14.53 51.50±4.27 | 25.59±3.78 |
t | 4.173 9.776 | 6.403 |
P | 0.000 0.000 | 0.000 |
3讨 论
急性脑出血是脑血管急性疾病之一,待脑出血发生6h内需进行急救抢救措施,否则极易导致血肿长时间压迫周围脑神经,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加快患者病死速度,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现场抢救工作,及时消除血肿,解除脑占位性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是近几年急性脑出血急救常用的一种体系,急救人员可根据患者体征、检查结果、病史,初步判断其实际病情和脑出血情况,以便于给予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呼吸畅通性,改善脑缺氧情况,快速降颅内压、控制脑出血、降温、脱水,以此能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有效稳定、控制病情,及时止血,可保证患者顺利前往医院获得针对性治疗,有助于降低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避免病死。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6.67%、病死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26.67%(P<0.0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可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雄英,SHAOXiongying.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7-19.
[2]朱志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2):112-114.
[3]李芝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