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酸洗系统设计、安装及使用

/ 2

电厂酸洗系统设计、安装及使用

陈波 魏胜刚

(川煤集团达竹公司石板选煤发电厂 四川达州 635015)

前 言

直线 2 油器结垢不但增加水耗,还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容易造成烧瓦事故。凝汽器铜管内所结的碳酸盐垢类,不仅影响凝汽器真空,而且也增加了燃料的消耗,直接影响发电的安全经济运行。用化学清洗要比机械清除省工、彻底。采用盐酸清洗法对凝汽器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原理如下:CaCO3+2HCL CaCL2+H2O+CO2

使垢转变成易溶的钙盐,随着冲洗液排走。

摘要:酸洗系统安装、酸洗冷油器

关键词:冷油器、酸洗、设计、安装

目 录

1.概况 4

2.现状及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4

3.技术改造方案 4

4.实施技术改造 6

5.达到的效果、技术及经济指标 7

6.结束语 7

1.概况

川煤集团达竹公司石板选煤发电厂,主要从事原煤洗选加工、煤矸石发电和粉煤灰建材生产。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工业三废的全面综合利用,目前形成年入洗能力已达150万吨、年发电能力10000KWh(2×7500KW)。近年来,我厂冷油器铜管及凝汽器铜管由于水质差,铜壁严重结垢,采用机械捅洗,不能达到效果。造成机组真空低,轴承油温高,在夏季环境温度高时,开起两台都不能降下油温,已经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对冷油器、凝汽器进行酸洗。

2.现状及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现状:我厂冷油器为为表面换热式,有2个,正常运行为1台使用,冷却面积为每个12.5平方米,冷却水量每个60立方米每小时要求运行时油温控制在35度至45度范围内。凝汽器为双路二流程表面式,冷却面积为560平方米,冷却水量为1610吨每小时,正常冷却水温为27度,冷却用钢管为2402根。由于我厂冷却水水质差,硬度高,造成冷却水管壁结垢,严重影响换热效果,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靠机械捅洗无法达到效果,必须酸洗。

3.技术改造方案

1、温度和酸浓度的选择

先取一根铜管用5%盐酸及0.5%的缓蚀剂进行浸泡,确证无明显的腐蚀即可进行酸洗。

温度:常温。

酸浓度:盐酸浓度在3%-5%的范围内,酸洗终了的排酸浓度约为1%。在酸洗过程依进出口酸的浓度是否相等来判断酸洗终了。有时设备结垢多,酸箱体积较小,以致用4%的浓度酸量不够时,则可在酸洗过程中补加新鲜的酸。酸洗结束后,用大量的清水清洗冷油器、凝汽器。

  1. 缓蚀剂的选择

使用复合缓蚀剂,浓度为:0.5%

  1. 进酸方式

采用由下部进酸,上部排酸。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酸洗中产生的气体与酸液流动的方向相同,排气较顺,只需在酸液出口设一个排气管即可,但缺点是新进的浓度大的酸与结垢较薄的下部铜管先接触。示意图见下。

排气

直线 10直线 11直线 23直线 28直线 29

直线 7直线 8直线 9直线 12直线 13直线 15直线 16直线 26直线 27直线 51直线 63自选图形 65

任意多边形 3直线 4直线 6

直线 5直线 14直线 17直线 22直线 24直线 25 酸箱 凝汽器、冷油器

直线 18椭圆 19直线 20直线 21自选图形 47自选图形 48

排水 酸泵

直线 60

  1. 化学监督

从进酸开始,每5min应分析一次进出口酸的浓度。当它们的浓度一致时,再连续测两次,确证它们的浓度基本不变时,可判断为已洗净,即可结束酸洗。酸洗时间一般为1-2小时左右。

  1. 化学监督测量方法

取样1ml,用水稀释至50ml,加3-5滴0.5%甲基橙指示剂,用0.1M NaOH滴定至橙黄色。记下耗0.1M NaOH的量,所测酸的摩尔浓度=100a (mmol/l)

a为消耗0.1M NaOH的量

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mmol/l)

0.5 137.5

  1. 275

1.5 414

  1. 553

    1. 693

  2. 833

    1. 975

  3. 1116

    1. 1259

  4. 1402

    1. 1546

  5. 1836

  6. 1982

4.实施技术改造

2011年3月我厂大修期间,我车间分别对1#、2#机4台冷油器进行了酸洗,现今冷油器能满足机组需要,未对其进行机械捅洗。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预计2012年大修期间,对凝汽器进行酸洗。

5.达到的效果、技术及经济指标

通过对我厂冷油器酸洗,积累了经验,节约了机械清洗设备,有效的保证油温的控制,保证了机组安全,增加了发电时间,(原凝汽器机械清洗需一周,冷油器油温高需减负荷及容易造成烧瓦事故),节约了大量人工劳动。为机组圆满完成我厂生产任务创造了条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6.结束语

通过我厂酸洗系统的使用,保证了机组安全运行,确保了我厂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简介:

  1. 陈波(1974-),重庆渝北人,1993年毕业重庆煤炭工业学院机电专业,石板选煤发电厂机电助理工程师

2、魏胜刚(1977-),男,重庆云阳人,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厂 热能动力专业,石板选煤发电厂发电科机电工程师,

3、刘胜琼(1971-),四川达州人,1993年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石板选煤发电厂发电科机电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