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昆明市第二幼儿园 650031
摘要: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有时候气氛沉闷,幼儿一味按着老师的思维模式去想问题。有时候又是气氛过度活跃,场面失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2.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3.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4.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
5.注重个体差异,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我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创设、选材、活动”的技巧和应该注意的方面使幼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科学活动、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创造欲望、成功体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开拓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幼儿园,开展以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科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就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的活动中,教师应多给予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不必担心。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注重以下三点:
1.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些,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2.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例如:在“易倒和不易倒”活动中,提供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为了探索在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3.提供的材料应有操作性,符合幼儿个性特点。例如:“我爱洗手”的活动中,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的特征。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的原则,让幼儿多观察、多实践。让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掌握洗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洗手这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1.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例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曲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子?”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考。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又如在“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部位。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儿从人联想到动物植物等。同时问幼儿是怎样知道物体软和硬的?幼儿回答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心想等。但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思考,鼓励幼儿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新办法。通过启发,有的幼儿说:“听声音可以知道物体的软硬,因为硬的东西掉在地上有响声,软的东西碰在一起不会有响声等等。对于幼儿这种与众不同的说法,我都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赞扬。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2. 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班吴静涵小朋友在洗手时,无意发现肥皂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环。小朋友都被这神奇的现象所吸引,一下子全跑去玩肥皂泡了。我没有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马上启发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泡泡里的光环有哪些颜色?于是幼儿你一言我一句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解释这种自然现象:阳光是来自太阳的一种能量,阳光看起来无色或白色,实际上,只要透过水滴就能清楚地看到太阳光具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也就是彩虹的颜色。解释完后,我马上组织小朋友开展有关小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有关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某一样材料时,常常是一个或几个人玩。当一个人想出了新的玩法,其他的幼儿则会受到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就会在此基础上想到更好的玩法,能力弱的幼儿跟着学习这种玩法。
例如:玩磁铁时,我班郭芊妤小朋友发现在桌子下移动磁铁,桌上的磁铁也会跟着动。那其他材料会动吗?几个幼儿看见了也都饶有兴趣,他们折了几艘小船,可是试了几次小船就不动了。后来陈茁小朋友把磁铁扔进小船里,船儿就航行了。更多的孩子看到了这一情景,想出了更多的玩法:折几只青蛙玩“青蛙跳跳”;折几条小鱼玩“小鱼游游”;玩的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我要求一部分幼儿能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要求另一部分幼儿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然,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应注意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和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