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金融”环境下金融学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互联网 +金融”环境下金融学教学改革探讨

郑钟琴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030000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态势下,国际金融行业的主要活动形态已然发生了质的改变。相对的,我国金融行业也必须要在国际金融形势变动的过程中进行改良,才能令国内的金融主体可随时在世界舞台中保持稳定地位。而高校中的金融专业作为为国家输送金融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专业教学质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影响国家金融产业的实际竞争力。本文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国内金融教学的新要求开始,梳理了金融学的逻辑主线,再通过对金融专业教学现状的剖析,描述了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学;教学

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国有产业的转型升级,而金融产业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国际金融形态的变更下迅速调整国内专业教学内容,就是国内高校需要着重考虑的课题。当前“互联网+金融”形态已然成型,而本文选择将该金融环境作为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研讨,从校园专业与产业进行对照升级的作用优势来看,具备实际的研究价值。

一、“互联网+金融”环境对金融专业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分析

(1)“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在互联网作用至金融行业前,金融行业内所产生的一切贸易行为几乎都建立在双方对等交流的基础上,且以面对面形式居多。而当“互联网+金融”这一经济交流结构成型后,金融行业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流程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被替代,例如货币互换、商品贸易、物流沟通等。同时互联网模式为金融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流模式上的改良,这些必要的经济活动环节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办事效率和活动范围几乎只增不减。而从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角度来看,以往高校似乎只需要将重点放置在国内金融领域中,但目前为了与金融行业的发展保持对等,高校就必然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加入一些国际化的教学科目。同时类似于国际商品流通、跨境消费、跨国投资等内容也已经失去了“选修”地位,高校要培养学生的长效金融能力,就必然要将这“国际化”的金融选项加入到“必修”的金融教程中。

(2)高校需对金融专业学生的融合精神加以培养

在传统的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体系中,似乎多数院校都将培养重点放置在金融能力的培养上,而“互联网+金融”环境已经在国际背景下保持着长期的运行状态。故高校发展以互联网融合为主的金融教育课程迫在眉睫。观察国内银行组织可知,多数规模较大的银行都已经开通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例如在线融资、在线投资、互联网理财销售等业务流程均已成型。同时在国内电商产业和互联网支付产业的不断发展下,传统金融行业的交易界限越发模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已经加入金融领域。在此基础上,高校若坚持以传统思路培养学生的金融能力,那么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会与时代脱节,成为无法高效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实习生”。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环境下,高校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融合精神,辅助其成为能够全面对应互联网和金融的多面型金融人才。

(3)高校需更新学生的就业理念

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出金融专业人才,而学生的就业质量除了受到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也会成为干预其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成型实际上已经代表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形式更替。如若金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形成与金融环境匹配的就业观念,其未来就业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各个高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就业理念转变教育思路,需将培养学生互联网就业理念为己任,尽可能将在校期间作为更新学生就业理念的终点。

二、目前高校环境中金融专业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1)金融专业教材内容已然落后

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国家高校所选取的金融专业教材,其内容仍旧停留在许多年前的定义版本中。一些对于概念和专业名词的解析明显已经不具备实时教学的价值,但高校仍旧未能意识到更新教材的重要性。而在此背景下被培养出的学生,其在金融概念和金融活动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明显未能与互联网金融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故金融专业教材的版本过于落后,明显会降低高校金融专业的实际教育质量。

(2)金融专业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模式长期固定

高校内所选取的金融教学模式一般都为教授式,教师不注重更新教学模式,也不会刻意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模式下参与学习,其学习的热情自然无法被点燃。当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时,他们对于金融知识的理解就会停留但记忆层面,而无法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从学生未来的就业角度考虑,这种过于固定的教学方式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校内专业课程存在重复性特征

在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中,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商务模式探究等内容属于必修科目,但深入分析这些理论课程的实际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科目教育教学范围内经常发生重复解释、重复概念等状况。而在这类情况下开展的金融专业教学,无疑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高校应针对此,对校内专业课程进行精化式改良。

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1)高校可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互联网相关知识

高校需改良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的问题,首先应选定以互联网+金融为主导的专业教材,更换掉校内正使用的传统金融教材。其次,校方应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思路加以调整,要让教师对互联网金融产生正确认知。而后教师需要依照新教材重新编制以货币中心、金融市场中心为基础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金融发展特征,可充分提升其全面性金融认知的教育教学内容。最后,金融专业的教学团队需时刻保持更新意识,应及时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闻发展态势,需保证团队可在金融领域产生变动的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育素材。如此,才能保障校内学生在专业习得过程中的质量性特征。

(2)开发全新教学模式,联合国际金融软件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智能手机以及金融软件成为了人们获取金融信息、参与金融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此,高校也需要适当更新教育思路,需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更替为互联网教育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将日常学习设置为项目活动模式,应用项目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于金融课堂的参与兴趣。同时教师也可对比市面上现有的金融软件,选择比较时刻模拟学习的软件内容要求学生下载,并在课堂上依照金融软件所给出的业务内容和业务属性,将教育教学模式直接调整为实例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真正的金融业务教学内容中,获取到可用的专业经验。

(3)更新高校课程结构,添加时代新内容

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金融岗位与工作实际出发,以应用性为导向,增加或删减相关课程。为保证课程重构的有效性,应加强教师的分工协作,使调整后的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应组织金融专业教师积极开发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课程,如P2P信贷、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操作务实等,并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结语:综上,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主要思路,对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金融专业若要对现有教学模式加以改革,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变动点和特殊性,要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才能将金融专业的教学改革质量提升至当下最优。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长江丛刊,2018,000(014):220,222.

[2]初明."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实践[J].数字化用户,2018,024(018):178.

[3]王美懿."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2019,000(010):94-95.

[4]孙红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富时代,2019.

[5]周静,王常林.\"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00(011):54-55.

姓名:郑钟琴 出生年月:1989.4.27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 太原

单位: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国际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