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明湖路学校 264200
【摘要】师者要以广博学识研究学生,要当学生导师,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引领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到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关键词】家育环境 因材施教 活动辅助 赏识教育
记得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日本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每天对一杯水微笑并且快乐地说:“我喜欢你。”水分子就会呈现出美丽有规则的结构;如果对这杯水愤怒地说:“我恨你,讨厌你。”水分子则呈现出浑浊凌乱的现象。不管这个实验真实与否,对我的启发很大:心灵是互通的。正确的、良性的信息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美好。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爱的滋养。
学生案例:
小超,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看书。在老师面前他表现得规规矩矩,但背后却欺负弱小,专横霸道,稍不顺心就对同学拳脚相加,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一次大扫除,排在他前面的同学涮拖把时,不小心把水溅在他身上,他顺势接了半盆水倒在同学的头上,还破口大骂,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批评、说教、写反思书等多种措施并施,但收效甚微。
问题症结: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家访,得知:小超的父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纺织厂工作,由于单位不景气,成为一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又处处碰壁。工作的不如意,导致他酗酒成性,脾气暴躁。望子成龙的他,每当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言行上有点小过失,便发火训斥孩子,打骂孩子竟成了家常便饭。而小超的母亲则十分溺爱孩子,常帮孩子打马虎眼,为此也经常挨骂受气。有时孩子为了逃避家庭环境,就躲去奶奶家住一段时间。这样的家庭,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发展到如今这个样子。
教育策略:
一、家教指导,构建新的互动模式
著名教育专家孙晓云曾说:“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与众不同的行为,除了与性格有关,很大原因是受家庭环境影响。要想帮助小超,首先,要改变小超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和家长沟通,家长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再表示会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为:爸爸不再打骂孩子,妈妈也不再袒护孩子;平时对孩子的行为学会理性处理,多一些理解和尊重,用冷静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对症下药,帮助小超养成好习惯。
虽然家长表示要改变自身行为,换种方式对待孩子,但我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特别是爸爸,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哪会因为我的一次家访说改就改了呢?于是,我推荐家长参加学校的阳光家长内求思维培训,并和家长约定,经常电话沟通,交流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刚开始小超的爸爸并不热情,但渐渐地被我的执着、真诚所打动。现在的他非常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阳光家长内求思维培训,也不再酗酒,有时间就陪着孩子学习或玩耍,孩子出现了问题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小超在校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看到希望,对小超充满信心。
二、因材施教,促进转化
根据小超爱读书的特点,我给他找来《爱的教育》《草房子》《名人传》等书籍,希望用这些正能量的书籍,净化他的心灵,激励他奋发向上。小超把这当成老师对他的厚爱,逢人就炫耀老师又借书给他看了,这也拉近了我和他心灵的距离。通过阅读,书中人物形象不知不觉就映射在他的脑海里。在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时,能明显感受到他对书中人物的认可和敬佩。这时,我又推荐小超读《钉子的故事》。故事中,父亲的话给小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钉子虽可以拔去,但你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心灵上的伤痕,却永远也无法抹去。小超终于醒悟,自己的言行在同学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疤痕,这也是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交往的原因。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而后我又精心为小超挑选了一个记事本,记事本的封面图很温馨。在扉页上,我工工整整地写上“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让他每天把控制自己没发脾气的事记录下来,并观察同学对他的态度。虽然一开始的记录断断续续,需要我时常提醒鼓励,但最终小超还是坚持下来了。每天放晚学后,小超打开记事本,向我叙说着自己的变化。不难看出,小超也在为自己遇事能逐渐变得冷静,变得忍让,变得沉稳而自豪。这段时光,成了我和小超最愉悦的时刻,我和小超的心也越走越近,此时的小超已把我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有时遇到一些困惑,他第一时间就来寻求我的帮助,我们共同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用最好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辅助,促进发展
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小超参加学校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在活动中,小超意识到融洽的人际关系重要性,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而团队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只有团队中每个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一次次的团体合作活动,让小超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信任,学会了合作,他找到了自我存在价值。
四、赏识教育,增强自信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是的,每个人都渴望他人的肯定。孩子更需要鼓励,需要信心,就如小草需要雨露一样。平时,我特别关注小超的言行,并有意识地发现扩大他的“亮点”。对于小超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其荣誉感,提高其内在的动力,增强他战胜自我的信心。
教育效果:
在爱的鼓励下,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小超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在的小超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帮你把作业本送回办公室吧”“老师,我帮你批改听写吧”“老师,我去分饭吧”……他也经常会对同学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你先来。”当看到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伸出双手,来一句:“让我帮你吧,看我的。”……
小超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接纳和赞许,温暖的笑容也时常挂在他的脸上,他享受到了做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
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