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随着当今医疗科技的进步,麻醉的专业性、安全性也在不断完善,其作为围术期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麻醉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最终手术治疗效果。而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可按照大众理解通俗划分为局部麻醉、半身麻醉、全身麻醉三种;其中半身麻醉只适用于下肢以及下腹部手术,医学上半身麻醉即是指椎管内麻醉,其是按照向人体椎管注射到蛛网膜下腔、硬脊膜外隙的方式,以使手术患者能够处于半身麻醉的状态。与此同时椎管内麻醉后有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因此在选取椎管内麻醉时,医护工作者要全程关注患者情况,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谨防患者麻醉后发生心跳骤停等医疗事故。
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特征
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多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直接关系,虽然椎管内麻醉安全性以及专业性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但麻醉后心跳骤停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据相关文献数据表明,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发生比例达到1:1500,且患者心跳骤停前基本都表现有明显的心动过缓、血压过低等症状。与此同时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患者多是年轻群体。
引发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的原因
引发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的原因即人体生理反射所致,比如颈动脉窦以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便可能导致患者麻醉后心脏骤停。椎管内麻醉过程中若患者血压升至170mmHg,相应压力感受器就会受到刺激,尤其慢性高血压群体,触发点亦会因此上调;同样的在动脉压下降时,患者交感神经便会处于兴奋状态,继而导致动脉收缩压增高,迷走神经被抑制,心率加快,动脉压持续上升;所以压力感受器发射所引发患者血压波动,必须时刻警惕,防止患者生理机能因此失衡,且此期间患者血压降至50--60mmHg范围时,压力感受器往往已经失去基本功能,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风险也会直线上升。
静脉心脏反射也是引发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的原因之一,通常感受器都在患者右心房壁以及腔静脉血管壁内膜下方区域,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右心房以及中心静脉压上升,患者静脉扩张便会有明显心率加快反应,而静脉回心血较少,自然会使患者心率减缓,若操作不当,未及时分辨反射情况,麻醉后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率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3)Bezold-Jarisch反射即患者左心室壁会受到压力感受器影响,一旦左心室处容量降低时会有兴奋状,而Bezold-Jarisch反射会导致其心率逐步减缓,这会为患者心室争取更多充盈实践,保障心搏出量能够达到预期,但同样的如果Bezold-Jarisch反射异常也会增加麻醉后患者心跳骤停风险。
防止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的措施
蛛网膜下腔阻滞会致使可支配区域血管出现扩张、静脉血淤滞、回心血量减低,前负荷明显下降,患者腔静脉、左心室、右心房感受兴奋,经Bainbridge以及Bezold---Jarisch反射,会引发不可控的心动过缓现象,最终造成患者心跳骤停。椎管内麻醉后患者本身交感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基本都被阻滞,但迷走神经不受影响,因此若交感与迷走神经对抗期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必然会致使心动过缓从而诱发患者心跳骤停。
防止椎管内麻醉后心脏骤停措施,医护人员必须从以患者为中心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做起,明确蛛网膜下腔阻滞基本都是在注射麻醉药20分钟后平面逐渐固定,所以麻醉后开始的20分钟,必须时刻注意患者情况,而不是埋头做记录,此期间切忌处理其他与麻醉工作不相关的事务。
观察患者对于麻醉的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都会有明显的低血压、心率慢等症状,如果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冷汗明显等表现,必须尽快予以施救。医护人员在患者麻醉过程中可直接触摸患者桡动脉以及颞浅动脉,从而获取患者的实时感受,达到预防其心跳骤停的目的。
在患者血压以及心率减缓前做好针对性处理,较之心率减缓后的抢救处理,前者无疑效果更加,麻醉医生包括现场医护人员必须时刻配备阿托品、麻黄碱等药物,如果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后有明显且严重的心动过缓症状,可将阿托品与麻黄碱联合使用,方可有效规避心跳骤停的情况发生。但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只要表现出心跳骤停的先兆,但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只需小剂量肾上腺素纠正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即可防止心跳骤停。
椎管内麻醉重点在于防止患者出现全脊麻等并发症,因此麻醉医生必须以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配药,麻醉前250--2000ml液体疗法往往能够短暂促进前负荷以及心排血量,但无法增加患者动脉血压,也不能有效预防低血压;所以麻醉医生必须合理设置容量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患者可增加机体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以此达到有效防控麻醉后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
结语
总之,麻醉在现代医学中本身便是一种高风险职业,麻醉安全也是促进当今临床医学能够高速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必须在了解引发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原因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院方、麻醉医生、相关医护工作者则必须夯实医学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秉持高度的责任心,方能将椎管内麻醉后心跳骤停发生率控制在最低,以此有效减少麻醉死亡事故;这也是麻醉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的必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