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疾病介入疗法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2

妇产科疾病介入疗法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杨婷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妇产科介入疗法逐渐应用于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恶性肿瘤、输卵管病变等疾病中,相比于阴式手术、开腹手术等治疗手段,具有突出优势。但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并发症风险,需要积极配合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已有学者研究资料,结合本人工作经验,研究了介入疗法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妇产科介入疗法并发症护理

引言:妇产科常见宫颈癌、子宫肌瘤、输卵管疾病等重症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介入疗法借助于X线检查和B超检查,使用导管器材进行治疗,创伤性小,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并发症,需要利用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维护临床疗效。为研究临床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本文作一综述如下。

1 妇产科疾病介入疗法的并发症

妇产科介入疗法十分常见,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介入栓塞、术后肺栓塞、泌尿系统损伤、对比剂肾病、插管并发症等几类并发症。介入栓塞是由于缺氧、缺血引发的栓塞症状,患者出现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子宫动脉出现术后栓塞,患者主要表现出下腹部疼痛,术后8h,疼痛感最强烈,术后2~5天疼痛感得到缓解。术后肺栓塞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有研究提出,患者并发肺栓塞后病死率高达28%。有研究分析肺栓塞的发生原因,多由于患者被动体位,肢体制动时间长,对穿刺点过度施压,造成静脉血栓的出现,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出现肺栓塞。泌尿系统损伤多发于子宫动脉下段膀胱支,由于子宫动脉向输尿管、膀胱支供血,介入治疗后,若分支出现栓塞将引发膀胱、输尿管等损伤。若子宫主干动脉栓塞,则可能引发膀胱支、输尿管支的出现栓塞,进而引发泌尿系统损伤。

对比剂肾病主要受到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发病,患者治疗期间使用对比剂后,肾功能出现急性损害。其中肾功能损伤以及糖尿病患者并发对比剂肾病机率高达25%。一般情况下患者使用对比剂24~72h后容易发病,多由于肾小球过滤效率降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快速提高,对比剂属于肾毒性药物,影响血流动力学反应,容易导致人体肾脏缺血,从而引发对比剂肾病[1]。插管并发症主要是在穿刺、造影、插管等治疗环节中,引发血肿、动静脉瘘、出血等症状,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刺部位的出血多为自限性,可以自己吸收,但严重时可能转化为假性动脉瘤无法治愈,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2 妇产科疾病介入疗法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

2.1 介入栓塞护理

患者出现栓塞并发症后,存在明显的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抚和理解,利用健康宣教手段,提高患者对疼痛感的认知,并给予镇痛药,耐心安抚患者。患者接受手术后2~5天内,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部分患者臀部、腰部等皮肤出现肌肉坏死、红肿等反应,治疗后护理人员可采取按摩、微波疗法、烤灯照射等方法协助治疗,让患者保持侧卧位,给予对应的护理。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使用酒精按摩,用温热硫酸镁对患处湿敷护理。有研究提出,患者术后产生肺栓塞,护理人员要进行健康教育,对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栓塞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6h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指导患者下床进行轻微活动,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可轻微转动小腿,让患者自行屈伸腿部。

2.2 泌尿系统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尿量,可掌握患者排泄功能。术后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尿量和颜色,由于介入疗法使用栓塞动脉灌注等方法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血尿、少尿等症状,也有患者出现膀胱坏死等并发症。因此,患者术后安排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尿量、颜色的变化,根据患者尿量、颜色,对症给药治疗,逐渐恢复泌尿系统功能。

2.3 对比剂肾病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应当客观评估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如对比剂过敏、心肺疾病、肾功能障碍等疾病。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积极进行健康宣教,给予预防护理。对比剂肾病属于医源性疾病,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学者提出,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护理,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血液滤过透析、术后监护、对比剂的使用、造影药物保护以及水化。有学者提出给予患者水化疗法,可贯穿于术前2小时至术后2d,通过利用充分水化治疗,有效降低高危风险。同时有研究提出对比剂肾病风险和对比剂用药剂量存在密切关联,用药剂量每增加100ml,对比剂肾病风险将提高12%。在临床,评估对比剂肾功能损害的标准为血清肌酐,其绝对值提高至44.2mol/L以上,或超过基础值的1.25倍,判断患者并发肾功能急性损害[2]。因此治疗期间严格控制对比剂用药剂量,对患者各项指标密切观察,尤其要规避肾毒性药物的应用,降低对比剂肾病并发风险。

2.4 插管并发症

引发插管并发症多由于制动时间短,护理人员护理期间应当对患者穿刺点密切观察,查看是否出现渗血、血肿等情况。护理人员观察到穿刺点渗血、血肿等情况,应当及时止血,对穿刺点进行包扎,注意控制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动脉血栓或动脉闭塞。若患者肥胖,脂肪层厚,很难准确找到压迫点,出现血肿的风险较高。因此对肥胖患者应当加强监管。此外也要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和饮食指导,每天检查凝血功能,延长穿刺点压迫时间。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压迫沙袋6h,12h后才可下床自由活动,但也应注意活动不能过大,避免影响止血效果。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预防术后插管并发症的出现。

结论:综上所述,介入疗法主要存在栓塞、肺栓塞、对比剂肾病、插管并发症等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临床监控。目前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和健康评估,预测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进行预见性护理。同时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对症治疗,有效规避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熊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321+326.

[2]朱钊燕.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