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天津市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曹宸源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

摘要:基于天津市二三产业发达,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吸引力较强的特点,对现阶段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科建设较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协调性不强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建议:1.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2.推动人才均衡发展;3.完善正向融合体系。促进天津产业结构与教育资源形成协调发展局面。

关键词:教育结构;教育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一、引言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升温,天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由高素质人才及技能型劳动力的支撑才能顺利完成,高等教育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最理想、高效的途径之一,其与产业结构间的协调发展会促进双方的良性循环。理清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所在对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

截止2019年,天津市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72.71亿元、7609.81亿元、11027.12亿元;三次产业中二三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分别为0.5%、3.1%。自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两者间差距由4.8%扩大至18.1%,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不断倾斜,基本形成了“三二一”格局,形成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及优势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天津市高校教育现状

天津市现有“双一流”学校共计5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入选一流学科共计30个。以研究生为例,从培养方式来看2018年学术型博士与专业型博士数量比例约为50:1,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为26:31。从招生情况来看,天津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但专科生所占比例小于本科生,专科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天津经济结构的转型依赖第三产业的兴盛,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用工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加,市场招工难的现状也愈发凸显。

四、产业与教育间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高素质专科生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将对产业兴盛起到较大贡献。针对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超过三成半的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学生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入学前对自身兴趣及职业规划不明晰[2]。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产业不断细化,学科建设相对造成毕业生专业职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同步、高校不同专业间水平差距悬殊,学生培养阶段较为固化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有70.5%的毕业生认为自身学历匹配度适宜,有21.6%的毕业生认为自身存在学历匹配过度的现象,原因主要为追求高学历以便工作竞争中更有优势,有7.9%的毕业生认为自身存在学历匹配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标志着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缺少有效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下过分关注学历因素,也反映了市场变革引发的教育资源竞争过于激烈。

五、针对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

产业结构变化是制衡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又将通过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情况及学生能力水平长久的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进度[3]。因此,如何使两者适配并形成良性循环是其面临的共同难题。结合新形势下天津产业发展战略及教育系统优化的背景,针对两者间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 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是一种新型合作系统,创新性的融合了学习、科研、生产、实践于一体。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仅在校企合作中充当主动方,更是产学研用科技成果的实际使用者。企业在传递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承接了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培训过程,对参与者了解行业实际运转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培养研究成果落地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从高校角度来看,参与产学研用的合作将为学校带来更优质的生源以及相应行业内领先的教学知识,促使优势学科与产业间的衔接。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工作带来十分宝贵的经验,提升学校科研创新及应用实力。从而吸引更多教育相关资源。

从政府角度来看,利用职能出台相应政策,搭建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平台,调动双方积极性,以切实发挥双方优势项目为目标。同时划分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分享机制及风险分摊策略;明确双方在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及收益分配方面的权责,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保驾护航。

  1. 推动人才均衡发展模式

在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大环境下,普通高等教育曾显著的推动第二产业产值增加,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对产业产值的贡献十分可观,而如今这种现象随着产业格局的改变逐渐衰退,专科生对第三产业的助推作用愈发明显[4]。因此应结合第三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发展计划,根据产业优化需求调整专科及本科招生结构,在突出高校、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满足其余学科的均衡发展;同时也要加快对产业调整后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在满足理论学术型研究生培育的实际需求外,注重专业型研究生的均衡发展。从政府及有关部门层面来看,也应利用政策工具调控高校与高职高专类院校间资源分配,着力化解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层级结构单一等现象,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细节,优化协调发展方式及超前适度原则,与市场需求紧密挂钩。

参考文献:

[1]何菊莲,李军,赵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02):48-55.

[2]岳昌君.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7):31-36.

[3]郝雷.天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衡水学院学报,2017,19(01):109-114

[4]武凌.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四川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曹宸源(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HE3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