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结果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270、426.375、400.981,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93,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161,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33.827、455.989、276.824、399.497,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