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电极激活触点位置与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49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例)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5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明确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NI)标准空间中STN-DBS激活触点的位置以及激活组织体积(VTA),分析其与PD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率(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57例患者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药物关期)为(55.4±18.9)%(P<0.001),PDQ-39评分的改善率为(47.4±23.2)%(P<0.01),LEDD的下降比率为(40.1±24.3)%(P<0.01)。术后6个月PDQ-39评分的改善率和LEDD的下降比率与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药物关期)均呈正相关(PDQ-39评分:r=0.461,P<0.001;LEDD:r=0.354,P=0.007);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药物关期)与MNI标准空间中激活触点的Z轴坐标值均呈正相关(左侧:r=0.349,P=0.008;右侧:r=0.369,P=0.005)。MNI空间中,57例患者电极激活触点在双侧STN运动区、联络区及边缘区的VTA与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药物关期)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术后6个月,运动症状改善率<25%组、25%~50%组、>50%组在MNI空间中,双侧Z轴坐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30;右侧:P=0.024);而3组在MNI空间中电极激活触点的VTA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N-DBS可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DBS激活触点越靠近STN背外侧感觉运动区,则DBS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