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命在场”的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3

探寻“生命在场”的语文教学

刘建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 南通 226001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语言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新课程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倾心于在阅读中,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生命的拔节、生长;醉心于透过文字,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生命。每一次语文教学,力求师生“生命在场”,在精神的“互动”、共振中,享受生命的快乐;在对生命的“沉思”和“追问”中,彼此呼唤,彼此成全。

  1. 绘本阅读,倾听生命的力量

儿童素养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文字阅读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文”与“道”的结合。绘本是深受儿童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籍,遵循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故事叙述性和视觉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拥有无尽的“魔力”,牢牢吸引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教师对富有生命教育内涵,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拓宽儿童对生命认知的绘本进行阅读引领,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很好地促进儿童生命健康发展。

部编版二上教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经典诗歌,诗人用形象有趣,简洁明快,富有节奏的语言介绍蒲公英妈妈靠风力吹,苍耳妈妈靠动物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堂上,通过生动的实物展示,激情的诵读表演,激发了儿童探索自然奥秘的无穷兴趣。学完课文,小朋友们纷纷感叹:“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植物妈妈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趁着儿童学习激情的高涨,对自然探索欲望的强烈,引导儿童拓展阅读绘本《种子笑哈哈》,大自然里植物以量制胜的繁衍方式,种子借着弹、跳、爆、飞、漂流以及黏附,或者鸟兽的吞食排泄,找到新家生根发芽,生动的故事,鲜明的图画在儿童眼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语文学习画卷,既充实了跟课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阅读体量,更让儿童感受到大自然万物的奇妙,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发生在2020年春天的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人都刻骨铭心,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席卷整个世界,数以千计鲜活生命的瞬间逝去,人们的生活陷入惊惧恐慌、纷乱无序中……究其原因,罪魁祸首竟是人类自己。站在生命的制高点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关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抗疫宅家的日子里,响应“停课不停学”国家号召,我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带领儿童开展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的绘本学习。小小的绘本装载着大大的世界,真实自然的文字、幽默风趣的语言与栩栩如生的插图向孩子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乎生命和自然的故事。

以《一棵橡树要搬家》为例,故事的开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告示牌,预告着“人类将要进行伐木计划”,他慌忙赶回地底通知所有动物邻居,引发所有居住在地底及树上动物的一阵恐慌!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孩子们,看到这里,你心里有些什么想法呢?

“这些住在橡树上的动物们没有了家会怎么办呢?”

“最后,这棵孕育许多生命的橡树被人类砍了吗?”

儿童已经被故事的开头深深吸引,内心充满了担忧。我不急于把后面的故事呈现,引导儿童猜一猜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他们走了很远的路,爬了很多座山,重新找了一棵树,建了一个新家。”

“他们派动物代表和人类谈判,这棵树没有被砍掉,小动物们依然在这棵橡树上开心地生活。”

由于绘本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契合儿童关心自然和生命的要求。儿童在阅读绘本展开想象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共情效应,他们都希望一切生命都还好好地安然地生活着。

“一棵树的消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人类来说,一棵树,只是一棵树而已,也许伐了也就伐了,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是我们却从这个故事里看见了树上、树下大大小小的动物们和这棵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依赖着这棵橡树生活,树是它们的家园。因为人类的伐木计划,他们却不得不逃离,甚至死去。

最后,动物们都离开了,只剩下了树本身,在人类砍伐之前,其实这棵橡树已经失去了生机。如果我们不能停止对自然的损害,也许有一天,地球上只会剩下孤独的人类自己。儿童美好的想象和冷峻的现实结果产生强烈的思想碰撞,孩子们纷纷留言:

“大自然是人类与各种生物共同生存的家园,我们不能独占!”

“大自然里的生物虽然很渺小却依然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

《原野日记》《地球之舞》《锡制的森林》《树真好》《再见小树林》等等,我和孩子们在一本本绘本故事中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心声。人类从来都没有征服过大自然,人类只有悉心呵护她,敬畏她,美丽的大自然才能赐予人类所需的一切美好。教师善于发掘、善于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找寻、去思考,让儿童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尽情吸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沐浴,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观察说话,领悟生命的平等

大自然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教科书,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大自然特殊的教育作用与陶冶功能是其他任何教材替代不了的。李吉林老师强调要拓宽教育空间,开设了野外情境课程,在低年级开发了与之相应的观察说话课,让儿童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富的怀抱里,从“求近、求美、求宽”的角度优选周围世界的生动场景。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富有生趣的鸟兽虫鱼等等开放的多姿多彩的自然空间,拓宽了儿童的视野,儿童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去观察,去感受,伴着形象,带着热烈的情感去想象,去思维,获取天地万物给予的智慧,语言的源泉,同时也让儿童幼小的心灵得到美的濡染。儿童的语言表达鲜活且富有生命的活力,对大自然的情感也是无限热爱与亲近。

我们教室围墙外长着一排高大的梧桐树,树叶郁郁葱葱,常常有小鸟在枝头嬉戏高歌,不知何时,高高的树顶上居然有了一只鸟窝。多么可爱的鸟窝,多么温暖的家!这是低年级儿童观察说话绝佳的题材,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在一节观察说话课上,教者和儿童走出教室,站在梧桐树下,抬头仰望,师生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啦!小鸟在梧桐树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家,和我们做邻居啦!

生2:小鸟的家是用一根根小树枝搭起来的,架在三根树杈中间,可稳啦!

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

生1:小鸟,你的家那么温暖,那么精巧,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呀!”

生2:小鸟,你的宝宝出生了吗?他可爱吗?我多想变得小一点儿,这样就可以到你家来做客啦!

生3:小鸟,欢迎你到我们教室来做客,我们一起唱歌,一起游戏,好吗?

教者带领儿童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领儿童感受、欣赏充满生命的意象,在观察中体味生命的美好,无论是想象还是说话,儿童的内心世界都充满着生命的情感与温度,对身边一切的生命都给予欣赏与尊重。

在教者这样有意识的引导下,课间,校园,教室外的一切都成了孩子们富有生命意义的观察探索的场所。孩子们或蹲或趴,或卧或立,三五成群,树上、叶间、地里的小昆虫都成了他们的好伙伴。他们纯净的眼神里写满了好奇和专注:小蚂蚁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它们排着队在衔着一粒米呢;小青虫扭动身躯爬行的样子可很美呀;小蜗牛会在雨后背着他的小房子来散步;丑丑的西瓜虫也有他的逃生智慧咧……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与老师分享,眼睛里闪烁着真的、善的、美的情感。没有谁会因为一只长相怪异的虫子而惊慌失措,没有谁会随意地践踏一只小昆虫的生命。如若有人忍不住好奇,捉一只小虫来细细观察,事后得把它放回自己的家;如果谁去伤害了一只小虫子,立刻会遭到大家的谴责。在孩子们澄净的眼里,昆虫和人一样,都是平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没有谁有权利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一切生命,包括看起来显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美好的。它和我们人类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任何生命都有价值,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因为万物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教育契机,让儿童学会欣赏、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受到这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是会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灵上,心田里播下善的、美的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并促进他们的生命健康地成长。

三、主题活动,关照生命的成长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为了追求教育的整体效应,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境教育开设了“主题大单元情境课程”,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围绕传统、结合时令确定教育主题,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春天,是万物生命勃发的时节。我们在课堂上美美地学习关于春天的诗篇:《春天来了》《会飞的花朵》《迎春花开了》,在诗文的学习中,儿童感受到春天里的一切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生机。结合诗文的学习,我们开展了“种下五彩的春天”的语文情境实践活动:学生纷纷挑选喜欢的种子:花生、草莓、凤仙花、向日葵、小青菜等等,精心地挑选花盆给种子安家,并悉心照料:浇水、施肥、光照,展开想象种子睡在泥土里的情景,学生或画或写,记录下种子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是葫芦花的种子。我长得白白胖胖,像刚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又像香喷喷的瓜子仁。

我躺在暖融融的泥土里,吮吸着甜津津的雨露,听着小鸟叽叽喳喳欢快的鸣叫,我不由得陶醉了,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泥土这个家是多么温馨,多么舒适呀!慢慢地,慢慢地,我轻轻地闭上了眼睛,美美地睡着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在春姑娘的召唤下,我拼命地往上顶,终于我冲破了泥土,长出了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我缓缓地伸展腰枝,然后我开出了硕大无比的花朵,每一个花瓣都是一座美丽的花房,成千上万的蜜蜂先生围着我不知疲倦地采蜜,还将这里办成了天然蜂蜜加工厂。美丽动人的蝴蝶小姐飞过来,再也不愿离开,还要将这里变成的葫芦花蝴蝶谷……”——沙彦名《小种子的梦》

在给种子安家后,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教者让学生转换角色,化身为一粒粒小种子,展开想象,书写“种子的梦”。儿童在真实的充满美感和童趣的情境实践活动中,“入情”“动情”,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透过文字表达,我们可以窥见儿童心灵的世界,一切都是快乐的、美好的,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感。

“哇!我的小种子终于与我相见啦!小芽嫩嫩的,像迷你小森林,还像在蓝天飞翔的小鸟展开的绿翅膀。可爱的小芽芽!我希望你在灿烂的阳光下和露珠的哺育下,快乐成长!”

——王宸熙《我的种子日记》

“我的花生苗终于长出了结实的叶,圆圆的,像张开绿色的嘴巴吹起了小喇叭。它静静地注视着我,好像对我说:“谢谢你对我的照护!”

——莫孙熹《小种子变身记》

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他们会小心地把花盆搬到室外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担心小种子渴了,他们会热心地浇水;担心小种子晒了,他们会关心地把花盆挪到阴凉处……孩子们种下的岂止是种子,更是他们的梦想、希望和责任。此次种植实践活动,时间跨度较长,最短的一、二十天,长的则几个月。学生为冒出的一颗小芽而惊喜,为呵护不当而导致菜苗蔫了而懊恼,为植株受到虫子的侵害而担忧,为草莓含苞绽放、结出果实而欣喜不已。“是活动,也是教育教学,促使儿童按捺不住热烈的情绪主动投入,通过情感的弥散,得到持久的教育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悉心的照料、情景的变化,儿童从植物生长过程中观察生命生长的形态、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律动,体验生命成长之不易,其间,儿童把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关爱“移情”到对小种子的悉心照料当中,倾注满满的热爱与深情。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儿童探寻生命的神奇,身心在探求与收获中穿梭,他们热爱且尊重着生命,也呵护着幼小的生命。这是儿童自己实现生命教育、顿悟生命的良好时机,亲身实践、细心观察、唤起自省,当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生命体验结合在一起,生命教育就是这样悄然生发,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在场”,师生用各自的生命体验互相碰撞、激发,在探寻中逐渐逼近文本中的生命,使自己生命中某个敏感点得到激发,形成“神交”。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有了文本中人物的生命、作者的生命,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的同时“在场”。在这样的学习“场”中,我们倾听和呼唤,直面生命,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创造怒放的生命。

参考文献:

李吉林 情境教育摘要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4

刘再复 童心说 活着,就是幸福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