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摘要:以探讨复原力在社会支持、抑郁间的作用机制为目的,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复原力量表、抑郁量表对某学校67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筛选出有抑郁症状者312例,总体检出率为46.3%,女生抑郁症高于男生,复原力及其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抑郁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复原力;抑郁;社会支持;中介变量
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和关键阶段,容易受到诱因(如遭遇挫折等)的影响而出现负性心理问题。抑郁情绪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之一,可能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抑郁会导致个体缺乏活动兴趣和目标,难以知觉到人生意义,同时表现出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没有食欲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厌学、逃避社交、偏差行为等学习及生活问题。社会支持是个体获得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一般分为客观实际的支持和主观体验或情绪上的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增益性功能。以往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抑郁问题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有助于减轻个体的抑郁程度。而希望作为个体的一种未来取向的积极认知,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有显著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某市的2所初中以及2所高中抽取7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74份(96.2%)。其中男生327人,女生347人;初一173人,初二172人,高一169人,高二160人。
1.2方法
1.2.1社会支持问卷
该量表是周宵等在邹泓(1999)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基础上修订,共20题,采用5点记分,0代表“从不”,1代表“很少”,2代表“有时”,3代表“很多”,4代表“总是”。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越强。
1.2.2复原力量表
该量表是Yu和Zhang[7]修订。包含24个项目,包括力量感、乐观性、坚韧性和意义寻求四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0代表“从不”,1代表“很少”,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几乎总是”。得分越高表示复原力越强。
1.2.3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量表共36个条目,包括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2个维度。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合理化解释3个因子;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因子,各项采用1~4级评分,分别代表不采用到经常采用。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社会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心理弹性和抑郁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社会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心理弹性和抑郁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采用Process插件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
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家庭住址为自变量,进行2×2×4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1显示:性别(F=6.094,P<0.05)和家庭住址(F=5.295,P<0.05)的主效应显著,其他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农村中学生抑郁得分高于城市中学生抑郁得分。674名中学生中,有抑郁症状者312例,总体检出率为46.3%;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1.6%,高于男生的40.7%(χ2=8.063,P<0.01);农村状检出率为48.1%,城市检出率为43.7%。
表1社会支持、复原力与抑郁之间的pearson相关
抑郁 | 社会支持 | 力量感 | 乐观性 | 坚韧性 | 意义寻求 | 复原力总分 | |
抑郁 | 1 | -0.123** | -0.267** | -0.236** | -0.256** | -0.214** | -0.285** |
社会支持 | -0.123** | 1 | 0.317** | 0.401** | 0.336** | 0.243** | 0.374** |
2.2中学生复原力水平的基本特点
以复原力四个维度及复原力总分为因变量,进行2(家庭住址)×2(性别)×4(年级)的ANOVA方差分析。复原力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家庭住址上、年级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男生在复原力坚韧性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城市中学生复原力总分及力量感、乐观性、坚韧性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农村中学生。
2.3复原力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检验程序:(1)社会支持对复原力的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复原力有显著预测作用;(2)接着以抑郁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作为第一层自变量,复原力作为第二层自变量,建立分层回归方程,考察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第一层中社会支持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第二层中只有复原力显著地负向预测了抑郁。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3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希望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希望呈正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来自家人、朋友、学校及社会集体的支持,能够使中学生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爱护,觉知到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时具有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可以有效缓解抑郁情绪。这也符合“情境不利—保护因素—适应良好”动态过程观点,社会支持作为其中的保护因素,可帮助中学生良好应对抑郁问题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在面对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事件时,会专注于事件的解决,做出更多有效的行为,促进保护性人格特质的发展。而拥有保护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源时能够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有效地处理问题,增强掌控感进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则进一步减少个体受消极状况的影响,降低个体的抑郁程度。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复原力的完全中介效应模型,即社会支持以复原力为中介间接影响抑郁,说明中介模型比直接作用能更好地解释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复原力作用于抑郁。学校应该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和心理环境,促进中学生复原力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压力源时增加其内、外保护性因素,进而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兴芹.浅析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J].教育现代化,2019,6(19):245-246.
[2]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8,14(2):103-105.
[3] 左莹莹.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4] 徐含笑.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14(1):45-46.
[5] 杨彩霞.大学生复原力与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9,27(5):1175-1177.
[7] 杨文辉,刘绍亮,周烃,等.贝克抑郁量表中文版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2(2):240-245.
[8] 黄莹,李燕,胡安艳,等.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32(2):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