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118
【摘要】教师的技巧就在善于察觉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他的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克服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去年秋季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正在给学生们讲述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方法。突然发现有一个男生有些异样,他没有听我讲而是埋头在写自己的。我感到很疑惑,他究竟在写些什么呢?我边讲边走到他的身边,发现他原来是在抄还没有开始学的课文。
课间,同学们告诉我,那个学生叫明明,是个弱智,小学时老师是从不管他的。直到有一件事,让我对明明有了新的认识。那一次是写周记,明明虽然只写了200多字,但写得很认真,而且语句通顺,意思完整,不像一个弱智的孩子。他在周记中说:小学时一次上英语课,老师点他读单词,他对自己没信心,旁边的同学鼓励他,并小声地教他读,为此,他非常感谢那位同学。尽管这篇周记写的事很普通,但我从中发现明明的内心,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可教育的学生,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在班上把明明的周记大声地读给了其他的孩子们听,当孩子们听到明明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时,他们都向明明投去了赞赏的眼光,明明呢,我发现他第一次面带笑意,两眼望着老师。我意识到,给明明帮助的时机到了。
我经常鼓励他,给予他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一年以后,在期末考试中,明明的语文成绩出乎意料地考了50分,他的脸上开始有了灿烂的笑容。明明的变化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特别是那些一直被师生歧视的所谓的“差生”,是不是永远都不可能转变呢?明明的变化给了我十分肯定的答案:学生是发展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但差异不等同于优劣,只要你给他们成长的土壤,他们是会变化的。
一、学困生的特点 反叛、自卑心理强。 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如果学困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必然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来自外界的批评教育,都会当作恶意,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甚至有意与老师、家长唱反调,教育就会进入死胡同,让人痛心。 对学习厌倦。学困生因为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如意,导致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困难。这样导致有自卑心理,不敢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会越来越糟糕。这使他们对学习有恐惧感。因此,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想别的事甚至逃学。 表现欲望强纪律观念差。学困生的内心深处与其他所有学生一样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教师往往更关注优秀生。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关注和肯定。因此有些学困生就从非正常行为上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故意制造麻烦等,以达到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注意的目的。 特立独行,孤僻。一些学困生,因常受到别人人的指责、呵斥,加上内心的自卑,逐渐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交往,把自己隐藏得较深,对外界的事物缺少热情,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无动于衷,表现出偏激执拗。 学困生的与众不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转化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选择最好的办法做好转化工作。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1] 以往的评价体系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考试分数,考试分数高的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就是“差生”。可是,在被传统的评价制度判定的“差生”中,有不少可能成为各类顶尖人才。爱因斯坦童年时因为成绩不好被留在学校不准回家,可这样的“差生”后来却成了令人瞩目的大科学家。因此我认为,对学生千万不能根据一时的表现,也别看不起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要认真开发他们的潜能。
“教师的技巧就在善于察觉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他的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克服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2]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需要教师付出爱心,付出劳动,付出智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不断深入,转化学困生工作方能取得成功。
二、转化策略
爱心润心田。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3]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石,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对于我们眼中的学困生,更要用真诚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怀疑恐惧的心理消失。才能使学生对老师尊敬、信任和亲近,学生才会乐意听取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才会“信其道”,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
激发上进心。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成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寻求教育的切入点。大量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对学困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表扬的欢乐,激发其积极性。赢得了学困生的信任、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转化工作就不会那么难了。
提升学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注重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4]由于各方面的表现不够好,学困生最易受到冷落、歧视,所以他们都比较敏感,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因而没有自信,很被动,怕被人看不起,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通过激励,可以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做什么事都会充满信心,也敢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就可以起到转化作用。
爱优生容易做到,但要真正做到爱学困生首先必须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不仅要善于拂尘识金,而且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成为一定能够上进的人,认识自身价值和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学生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一个学生的短处常常掩盖了与之对应的长处,一些学生有某些严重的失误,往往蕴含着某些方面的优点,对每个学生只要我们像园丁一样不断浇水施肥,修枝整形,就一定能使每一瓣花散发芬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2] 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6
[3]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M] 岳麓书社2018.5
[4]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