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 010030
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渐渐成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心理治疗的主流,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和医学疾病,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其中,国内外对于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也有了相应的研究,为癌因性疲乏的缓解提供了很多研究思路。癌因性疲乏以持续时间长,对患者影响大为特点,极大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故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癌因性疲乏进行总结,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癌因性疲乏
1.认知行为疗法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的医学博士A.T.Be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自CBT引入以来,它已经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接受和承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DBT)、以图式为中心的治疗、理性辩论行为、基于正念的认知治疗、元认知治疗、心理治疗的认知行为分析系统和认知加工治疗等。目前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在基础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提出,认知模式提出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功能不良思维在所有的心理障碍中是常见的。在特定情境中,一个人的根本信念会影响其知觉,以情景相关的自动思维作为表现。这些思维反过来会影响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要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这些人的不良认知,进而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使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产生更加持久的改变[1]。当人们学会用一种更加现实和适应的方法来评价自己的思维的时候,他们的情绪状态以及行为都会有一个提高。为了持久的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会在更深层面上,例如患者关于自己、世界和他人的最基本的信念,对认知进行修正。矫正患者潜在的功能不良信念可以使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产生更加持久的改变。认知行为治疗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整合,主要有四种策略即认知重组、行为激活、暴露和解决问题[2]。
癌因性疲乏介绍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3]。癌因性疲乏除了使患者体力下降外, 还常常令其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并对自身能力进行怀疑;患者经常表现出孤独、焦虑、失去兴趣、渴望帮助等情绪, 对他人、社会的依赖心理明显[3]。目前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而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众多非药物干预中,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瑜伽和运动被认为是癌因性疲乏管理的Ⅰ类证据[4]。
3.认知行为疗法在癌因性疲乏的应用
3.1居家认知行为疗法
赵薇等[5]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进行为期8周的居家认知疗法,包括治疗前谈话阶段、放松适应阶段以及家庭作业阶段。其中治疗前谈话阶段为组建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病人发现自身的问题,获得行为及认知的构建方法。深刻认识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根本原因,并对其躯体行为、躯体生理、情绪、认知4个方面进行评估,制定治疗目标与护理方案。放松适应阶段为使用多种方式构建行为模式,并深层剖析病人的行为从而改变思维模式。家庭作业阶段为传授家庭作业方法,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癌因性疲乏、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病人效果显著。
张琪[6]针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进行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周期为首次化疗患者第一次化疗到第六次化疗,结果表明居家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疲乏程度,干预后的认知疲乏、行为疲乏和总体疲乏均明显减轻。
3.2常规认知行为疗法
陈翠梅等[7]对乳腺癌化疗病人实施为期一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一阶段为首次会谈评估,与患者建立关系,收集换患者现存心理问题。第二阶段为识别患者的不良认知,并引导患者认识。识别不良认知。第三阶段为认知重构,包括认知教育、渐进式肌肉放松以及引导想象三部分。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癌因性疲乏以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薛晓燕等[8]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六周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认知行为咨询、放松和康复锻炼。每周提供1次,每次在50~120 min。其中认知行为咨询通过预调查发现患者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Elli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ABCDE理论应用于乳腺癌放疗患者中。放松及康复训练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以及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3.3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
研究发现专为癌症幸存者的疲劳而设计的面对面认知行为疗法(F2F CBT)可有效减轻疲劳。然而,这种干预是密集的并且治疗能力是有限的。为了扩展治疗选择,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版本,这种形式的干预不仅节约了治疗师的时间和成本,也节约了大多数患者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9]。
Moss-Morris R等[10]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给予例为期十周的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告知患者根据引起癌因性疲劳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块。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此外,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也有所减轻,表明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是减轻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疲劳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论:虽然认知行为疗法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关于CBT对于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数量有限,但这些研究对于提高我们对CBT如何达到其效果的理解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缺乏对医务工作者的系统培训,且缺乏认知行为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方面使用的意识。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个性化认知行为疗法。并且建立循证基础来指导CBT的传播和实施,利用创新技术,例如结合线下以及线上认知行为疗法,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3-66.
李锐,邓云龙,李亚莉,等.睡眠记忆巩固和靶向记忆再激活对认知行为治疗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44(02):121-124.
马贞,于明薇,徐雯洁,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1):984-987.
Ebede CC, Jang Y, Escalante CP.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Cancer Survivorship.Med Clin North Am. 2017,101(6):1085-1097.
赵薇,许勤,谢珺.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03):571-574.
张琪.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6.
陈翠梅,胡梅荣,王翠琴.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199-201.
薛晓燕,尉晓芳,郭晋.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性疲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74-77.
颜涵,徐翠荣,张斯秀.应用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者进行症状管理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7):3438-3443.
Moss-Morris R, McCrone P, Yardley L,et al. 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self-management programme (MS Invigor8) for multiple sclerosis fatigue. Behav Res Ther. 2012;50(6):4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