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齿轮泵测绘》教学实施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3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齿轮泵测绘》教学实施报告

王雪松

吉林省 长春市九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130500

摘要:在新冠疫情和“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造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中职学校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齿轮泵测绘”教学实施报告为例,体现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学成效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及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齿轮泵测绘”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柳燕君主编的《机械制图》第2版(多学时)第七章“典型零件的测绘”,此项目共设置为齿轮泵测绘、三维建模及装配和CAD软件绘图三个工作任务,共计16学时。零件的测绘是机械制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学习典型零件齿轮泵的测绘,使学生初步掌握零件测绘的常用方法,能够对常见的的简单及复杂的机械零件进行测绘。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我们确定了“齿轮泵测绘”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出数值,会绘画零件草图,并正确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和几何误差;掌握“齿轮泵”零件装配方法;掌握用CAD画零件图及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齿轮泵各部分尺寸并精确数值;能够运用3D软件对齿轮泵个零件经行建模并对齿轮泵零件进行正确装配并提升拼画装配图的技能;提升使用CAD拼画装配图的技能。

(3)素质目标:增强职业标准意识,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

2.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出数值,会绘制零件草图,正确标注尺寸;3D装配“齿轮泵”过程中机械原理;CAD绘制装配图,写块、插入块、分解的基本操作。

3.教学难点:正确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和几何误差及测量工具误差的处理;3D装配过程中“齿轮与齿轮”相互啮合;CAD绘制中拼画齿轮泵装配图。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我教授的学生是中职二年级数控专业学生,在学习测绘之前已经学习了零件表达与零件图识读和零件体表达与装配图识读的知识,会使用游标卡尺、会使用计算机绘制简单图形。

2.能力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了识读、绘制零件图的能力、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具来精确尺寸数值。具有“泛雅”平台线上学习经历和体验,能应用教学平台、网络及CAD智能测评软件进行在线学习及自我检测能力。

3.素质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别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喜欢动手实践,对新知识、新技能有好奇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执行标准意识薄弱,缺乏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策略

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在“齿轮泵测绘”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我们只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利用“互联网+”,实现多终端、多场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借鉴和推广“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线上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进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常态化发展趋势。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成效。通过泛雅平台(学习通)、微课、实物教具,CAD智能测评软件、3D软件、seewo交互一体机、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操作过程直观化,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的参与度。

二、教学实施

(二)教学过程

1.课前(线上):借助超星学习通app网络教学平台,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至“我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通终端自主进行预习。

2.课中(线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突出职业学校“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特色。

(1)提出任务。基于工作和生产实际提出“齿轮泵”测绘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布置任务。教学课件演示本节课任务,学生观看PPT课件,结合齿轮泵零件装配简图、动画及微课微课,回顾齿轮泵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齿轮泵装配图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作用,提出本项目要完成的总任务。

(3)实施任务。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实践,实际测量,在运用游标卡尺、3D建模软件及CAD绘图软件,对齿轮泵各零件进行测量、建模装配及绘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确定“齿轮泵”测绘方法,并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在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完成项目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

(4)评价任务

①线上师生运用学习通【辅助工具】如:抢答、讨论、问卷、投票等功能,消化知识,撞我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掌握,错误的加以纠正。

②展示学生作品,各小组互评,发现不足,提高自我

③使用<灿态CAD智能评测>检验学生作品,根据雷达图与柱形图,指出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查看自己所完成的作品情况,教师总结,整体完成情况,学生找出自己绘图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3.课后(线上)

①课后教师运用学习通【统计分析】工具,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可以随时登陆课程利用回放功能进行复习。

②线下进行理论知识归纳总结,既保留了传统教学课堂的优点,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成效

(一)教学效果

1.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线上:结合2020年春季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的“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教师使用超星泛雅平台示范教学包下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至学习通班课,学生可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采取自主学习形式,了解相关知识技能,为线下学习奠定基础。线下:复学复课后,课前,学生仍可继续采取线上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课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从而实现三个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后,根据课堂智能评价雷达图,任务达标的同学,可通过学习通班课进行下节课的预习,对知识技能掌握较差的同学可反复观看课程资源,加强练习,达到标准。

2.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齿轮泵的测绘。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线上线下均可学习,方便、快捷。线上学生可随时通过学习通班课查阅知识点,教师端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数据。线下学生通过操作体验,互动交流,提高了绘图能力,体会了技术要领,有效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灿态CAD智能评测,快速、高效地完成图纸检验,并对个人及整体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教师查询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

(二)特色创新

1.运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采用灿态CAD智能评测,快速精准、客观真实的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如下图:

通过数据、图表、雷达图、柱形图,可以快速,精准的判断出学生个体及整体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教师辅导。其中,课堂学生的参与率为100%,优秀率为88%,良好率为100%,合格率为100%。90分以上的同学有14名,占87.5%,80分以上的同学有2人,占12.5%。

2.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职业学校“知行合一”的教学特色,我们运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课堂教学。通过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学习和知识运用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四、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灿态CAD智能评测,省时、省力,高效、精准、智能检测绘图结果,并以文字形式标注错误说明,雷达图及柱形图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及整体综合情况。今后,我们将继续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尝试运用AR、VR、魔眼等新技术、新手段,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柳燕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柳燕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教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媛.立足职业需求,把握高校ESP教学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55-156.

[4]阮兆金.“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智慧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30):5-7.

5f509f558748b_html_c64abc825d85b024.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