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系统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6
/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系统化思考

王颖异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整体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注重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相较于传统思政课程而言,“课程思政”实现了思政教育范围和主体的全方位拓展延伸,有利于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思政”的实质与内涵,把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性,遵循推进“课程思政”的各项基本原则,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

1高等职业院校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素养、“三观”等综合素质能力,对人才的知识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面对这一教育重点,已经对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面开展了创新与加强,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应只局限在国家的军政这一方面,更应该通过自身去学习思政教育更为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高职学校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如何增强学生自身主动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如何才能教会学生把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应当先教授学生去学习伟人的思想理念然后再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1.2有益于教师提高教学的水平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先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从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才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对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不应该再使用老旧的教育方式对新时代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讨论的时候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内容,促使自身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教师应当在每一节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使其教育内容更深层次地进入学生的内心。

2课程改革的现实困境

2.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重要工程。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广泛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纽带和桥梁作用。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将课程思政视为思政教师的专任工作,并没与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专业教师既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之一,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专业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系统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事实上仅凭思政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工作是片面的,忽视了课程思政工作整体育人的特点。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育教学本位思想及现实教学压力的共同影响,若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在实践中的效率、质量则会大打折扣,难以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

2.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如他们实践能力较强,但学习耐力与基础相对薄弱。课程思政受到教师授课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原因是,课程思政工作没有贴近学生的现实需求,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点,多以传统说教的方式呈现,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自然而然的会失去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关注,成为典型的局外人,使得课程思政收效甚微。

2.3学院部门统筹不力

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工作,高职院校应统筹整体从实践层面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学校、二级学院都应该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在院校层面缺乏整体意识,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没制定明确、具体的行动指导方案,导致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持续性。二级学院负责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对课程思政工作缺乏有效认识,在实际开展中没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工作。

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3.1改变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课堂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落后,这种情况影响根深蒂固,当今时代思政课堂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加强完善更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新媒体的网络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挥互联网教学的方式,从而借助网络平台大力促进思政课堂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新思路和新理念,形成多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形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价值熏陶,加强改变教育理念的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延伸到微课、时政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多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全面覆盖,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课程教育以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2营造思政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营造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良好氛围,加强思政课堂教学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的多种形式,在具体的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互联网优势、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相结合,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传递思政教学理念和灌输,发挥思政课程的多重教学特点,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质量。作为思政教师必须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新媒体手段,抓好互联网新阵地,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手段,不断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提升和加强对思政课程的课程设置和研发,加强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围绕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展开学生研讨会,举行班级小组评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积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3.3积极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思政教育新要求的政策号召,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四有青年,在职业院校思政课堂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思政课堂需加强开拓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提高思政课堂实践教育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达到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指引当代大学生树立确立远大理想、科学抱负、锤炼思想品格,进一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指导大学生增强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青年。

结束语: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课程思政改革进入关键期,要坚持课程思政与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交叉耦合点,在专业课程中以正确的方式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为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实现树德立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倩.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83-86.

[2]高彦.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104-108.

[3]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41-43.

[4]斯彩英.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