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 怀化 4196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纳入68例来我院就诊的发热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4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循证护理的作为实验组。检验2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33/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参照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3.53%(25/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11/34),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患儿的发热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复发情况明显降低。
【关键词】小儿;发热;循证护理;不同时期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发热较为常见,常与其他疾病一同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而危及生命[1]。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价值作研究。
基线资料与方法
基线资料
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纳入68例来我院就诊的发热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4例。实验组:男患儿有17例,女患儿有17例,年龄选自1岁至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1±1.23)岁;参照组:男患儿有19例,女患儿有15例,年龄选自1岁至8岁,年龄均值为(4.25±1.22)岁。以上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方法
在患儿低热时,需行温水洗浴、使用冰袋、冰囊、盐水灌肠降温,在中高热时,需使用布洛芬降温。对参照组患儿予以输液护理、心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测。对实验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主要内容为: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体温,并翻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根据成功案例、护理经验等实施积极护理干预。在前驱期患儿会出现食欲减退、焦躁不安、四肢乏力等情况,严重影响临床疗效[2]。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交流,需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并了解患儿的发热原因和治疗方法,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对于体温上升期患儿,其体温逐渐升高,患儿极易出现皮肤干燥、面色苍白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密切检测患儿的体温,如体温在38.5摄氏度之上,需及时采取救治,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将惊厥、发热情况予以有效预防。对于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人员需指导其处于平卧状态,对其进行口腔、吸氧、呼吸护理干预,保证呼吸道处于畅通情况。持续高热情况的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皮下脂肪少,中枢神经发育完善,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儿添加衣物,使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药物影响患儿正常发育[3]。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需在物理降温的同时使用退热药物降温。体温降低时期患儿,具有较强的散热能力,其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需对其进行饮食、心理、输液、降温护理,使体温降低。
判定指标
检验2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分析
分析以上本组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检验,根据t检验方法对以上以( )形式表示的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根据卡方检验方法对以上以(%)率形式表示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证实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果
检验2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
实验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
表1 检验2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
组别 | 体温(℃) | 发热持续时间(min) | 复发次数(次) |
实验组(n=34) | 36.31±0.32 | 3.82±0.68 | 2.31±1.22 |
参照组(n=34) | 37.68±0.56 | 8.12±0.82 | 4.65±1.32 |
t值 | 12.3854 | 23.5368 | 7.5910 |
p值 | <0.05 | <0.05 | <0.05 |
检验2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33/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参照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3.53%(25/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11/34),经对比,卡方值=7.5034、5.7566,p值<0.05。
讨论
有关研究证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干预主要根据临床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等,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对发热患儿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可为患儿实施可靠、有效的护理服务[4]。需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为患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将护理服务逐渐规范,根据患儿的发病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发热患儿其临床症状不同,因此需采取不同的降温方法和护理方法,防止对患儿机体造成损伤[5]。
以上数据经对比得出,实验组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复发次数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33/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参照组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3.53%(25/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11/34),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患儿的发热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复发情况明显降低,其发热时间缩短,将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降低。
参考文献:
柯玉婷.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39):174-175.
杜凤霞.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17-219.
王巍巍.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及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13(15):297.
贾晶.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5):54-56.
[5]杨守艳.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6):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