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用于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术后,在随访过程中,应用增强CT和MRI影像,观察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对复查结果的准确性做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结果:手术后4周后开展复查随访,发现术后4周、24周,MRI影像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CT,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应用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均有一定诊断效果,但后者诊断符合率更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增强CT;MRI影像;肝细胞癌;介入治疗;诊断符合率
肝细胞癌属于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较快,生存率较低,引起肝细胞癌的出现主要因肝脏、肝硬化等,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均产生极大的影响[1]。临床在肝细胞癌治疗中,主以介入手术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入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2]。目前,肝细胞癌行介入治疗时,多用增强CT、MRI影像,但不同检查方式,效果不同,故本次研究,主要以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用于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5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27例、23例,年龄34-76岁,平均(60.53±5.81)岁,病程2-4个月,平均(3.07±1.12)个月。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结合病理学检查确诊[3]。
纳入标准:原发生肝癌者;结节型,病灶数在1-5个者;肝功能代谢能力尚可者;均为首次介入治疗者。
排除标准:肝静脉瘤栓者;巨块型肝细胞癌者;弥漫型肝细胞癌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介入治疗,并于治疗后4周、24周进行增强CT和MRI影像检查。
增强CT:在检查前,提前一周不要开展其他项目的检查,检查前8小时,禁食禁水,并在检查前30分钟,为患者提供温开水。在检查中,层厚与患者间隔要保持在5cm左右,如扫描部位不清楚,改为3cm平扫。在检查中,将对比剂注于肘静脉,再实施三期增强扫描,之后取得影像学资料。
MRI影像检查:应用MRI影像仪扫描,在检查中,肘静脉注射莫迪司,剂量0.2ml/kg,注射速度2ml/s,再将造影剂静脉注射,剂量、注射速度分别0.2ml/kg,3ml/s,分别对动脉双期、门静脉双期、肝实质等部位进行扫描,分别在扫描15秒、40秒、70秒时,观察组患者病灶的功血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术后4周后开展复查随访,观察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对复查结果的准确性做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即针对病灶的位置、大小等进行评估。其中评分>4分时,即为阳性;评分为1分时,说明没有病灶;如评估为2分,则说明为非病灶;如评分为3分,说明不确定是否有病灶;4分为疑似肝细胞癌病灶;5分确诊为肝细胞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 ),t值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 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结果
手术后4周后开展复查随访,发现术后4周、24周,MRI影像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CT,P<0.05,见表1。
表1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n(%)]
项目 | 例数 | 术后4周 | 术后24周 |
MRI | 50 | 39(78.0) | 42(84.0) |
增强CT | 50 | 26(52.0) | 30(60.0) |
| -- | 9.653 | 7.143 |
P | -- | <0.05 | <0.05 |
讨论
肝细胞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多数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及时对肝细胞癌进行早期诊断,及时了解自身病情,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即介入手术,术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进行手术。临床为了提高影像学检查准确性,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影像学检查措施,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肝细胞癌发现时,病情已达到中晚期,此时症状较明显,临床多以介入治疗或是手术治疗,以此来改善病情。但多数患者因晚期治疗会受其他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静脉癌栓,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介入治疗主要以TACE(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为主,但因肝细胞癌病情发展较快,介入治疗后,易使肝细胞癌出现转移或是复发,因此,需要在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定时复查。临床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复查时,主要以增强CT、MRI影像检查为主,但因检查方式不同,效果不同。现做如下分析。其中增强CT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检查中,其在晚期肿瘤诊断时,具较强的增强效果,并以高密集结节影像为主要征象,可扩大肝实质的清晰度,加快病灶中的血流速度,降低CT值,提高动脉扫描时密度。但增强CT对较小病灶的检查中,效果不佳,易出现漏诊或是误诊。MRI影像增强扫描时,可以弥补CT检查的不足,并在增强条件下,能提高异常强化区的影像学特点,区分活性肿瘤、坏死肿瘤组织等,取得局部肝组织缺血、炎症等影像学特征,实现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目的。
此外,MRI影像检查时,可以较好地控制好时相数据收集时间,提高病灶检查准确性,强化各时相特征;并于肝癌最敏感时相强化期,小病灶开展动脉期强化MRI影像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肝细胞癌在介入治疗时,因出现局部肝组织的缺血与炎症表现,在MRI影像检查时,在扩散梯度系数中,可以提高信号对比度,为活性病灶与坏死组织,提高诊断准确度。本文研究显示:术后4周、24周,MRI影像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CT,P<0.05。
综上所述,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用于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后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柳平,覃慧,邹异萍.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经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223-224.
[2]翟颖.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经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7):19-20.
[3]文黎.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