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小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道仁那岱沁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 0292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教学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小学教育中的融合方法与途径,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学;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引言: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均对文化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视。我国的《小学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化意识,为他们今后具有"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中仍旧缺失严重,且改善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笔 者致力探索在小学教学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精心”讲解”,领略文化魅力

品味汉字精髓,感受传统文化。学生接触,首先学习的就是汉字,它作为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缩影,一笔一画都流淌着中华千古文明的血脉,蕴藏着绵绵不断的智慧文明。汉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其固有的指事象形特点,与学生一同探寻它的秘密。小学生知识尚浅,需要教师寻找出汉字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精心讲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的“前世今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无穷魅力。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编写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读音、理解字义、分析字形、突破难点,领略汉字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借助这些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启迪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品读千古佳作,领略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古诗文源远流长,含意深刻,内容包罗万象,名篇佳作让读者心旷神怡,汲取中华文化丰富的精神营养,涵养人文素养。而小学生人生阅历尚浅、知识储备较少、理解力不足,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并讲解经典佳作。这里的“讲解’"不是教师全盘灌输、逐字逐词帮助学生掌握,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熟读,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情景;然后,教师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相应的“讲解”“点拨"指点迷津”,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师精心“创导”,畅享文化风采

创设文化氛围,享受传统文化之美。教师应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创设体现传统文化的氛围,使教室充满文化气息,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力争让学生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能时时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畅享传统文化风采。

拓展文本,体验传统文化之美。课中许多内容都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刻解读,让学生通过读、诵、演等多种形式参与进来;要有针对性地拓展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延伸文本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工艺制品技术的精妙之处。讲解课文时,教师再创设情境,衬以古典优美的音乐、技艺精湛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学习、欣赏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师耐心”扶持”,沉浸传统文化之美

精心组织活动,体验传统文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精心设计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真正使课堂发生变革教师变成课堂“旁观者”,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耐心“扶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通过诵、读、唱、演等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经典之中;组织学生为经典的古诗文配画,针对自己的理解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对此教师只作简单的点评和指导;开展经典诗文书法比赛,将学生的作品放置于作品栏,定期由学生组成评审团”,评选出优秀作品,教师作为评审团的“顾问”进行相应的补充、点评,久而久之,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元素。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塑造自我。

加强方法指导,铺设文化之路。大量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困惑,不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传世佳作、优美的历史典故,教师将文本、背景、内容、写作手法、反映内容等充分联系起来形成个知识链,指导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和文化底蕴的积累,拓展能力发展空间。

四、教师大胆”放手”,探索传统文化之美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索传统文化之美。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处理问题、获取新知等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而是有计划地放手,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深入地备课,才能逐步放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点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实践探究,感受传统习俗魅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节假日开展意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探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和村庄深入了解地方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特色,理解节日内涵;让学生在家人陪伴下游览家乡的旅游文化景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本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用日记、观后感、照片、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更流露出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里带来的幸福感。

结论:总之,小学教师要依托课程,挖掘文本蕴涵的传统文化资源,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博大的内涵,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光彩四溢。

参考文献:

[1]严坤.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内蒙古教育,2019(36):54-55.

[2]张俊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34):90.

[3]瞿月亚,唐汇双.课程聚美,用文化滋养新时代儿童——育英小学美育课程群建设纪实[J].华夏教师,2019(31):4.

[4]丁丽.小学低年段部编版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9,8(3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