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岳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 271000
摘要:工程地质所产生的危害一般来说均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人身安全或者是健康等多方面来说都会对于大众带来极为巨大的作用。这种工程地质方面灾害的出现一般是和水文地质具有难以割裂的关系。一般在项目开始进行施工工作的前期阶段,将会对于相关区域的地质问题进行监测勘察作业,不过一些项目队在进行项目工程设计与实施时期对于地区水文地质的问题没有做到及时的高度重视。岩石土矿项目最为关键的构成成分为水文地质,这些方面对于项目整体结构的稳定以及运用年限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假如想要使得项目建设品质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应该把地质检测工作当中水文地质作为关键检测的对象,在多个方位对于水文地质原因造成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经过对于不一样状况的剖析来得到相关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对于水文地质所带来的工程灾害剖析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产生影响;措施
1水文地质及其相关概述
水文地质是一种特指自然地下水发生的各种运动及其带来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地下水指的是储存在地质层包气带之下的岩石裂隙、溶洞等地下层空隙中的水。在水资源组成中,地下水是极为重要部分,分布也较为广泛,具备洁净、不易被污染以及便于开发等优点,加上供水量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受气候影响程度较轻,储蓄与调动能力较好,在农业、工矿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
然而在相应条件下地下水的运动会导致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灾害,地下水储存在地下岩层空隙中,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渗入是地下水补充的主要形式,同时地下水也会与湖泊、植物等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也与溶蚀、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息息相关。不合理的地下水灌溉会使土地发生盐碱化现象;沿海地下水过度开发会使海水入侵导致水质恶化;不同地下水层之间出现诱发水力联系造成不同地下水混合,水质变得恶化;地下水储量增加会使岩溶区出现地面塌陷、矿坑涌水等问题,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不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出现较大面积地下水下降漏斗现象,若是地下水用水过于集中,极易出现地面沉降问题,影响建筑的安全稳定。除此之外,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不断渗入,将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水资源循环供给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2.1地面出现沉降问题
所谓沉降,主要是指分散介质和分散相受不同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定向运动情况,可将构成一个物体的2种物质反映出来,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上层物质降低问题。在水文地质灾害出现期间,产生地面沉降问题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地下结构密实性和表层土壤结构之间的密度不一致。基于地壳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力中,土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降低情况。通过相关探究来看,产生地面沉降问题的原因有2点,一是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细密的成岩过程;二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符合人们提出的各项要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使得厚层地层水位或水压下降、土层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大而导致地层压密,进而引起了地面沉降现象。上述2方面因素虽然同时会引起地面沉降问题,可是自然因素差生的影响较低一些,更为明显的还是人为因素。
2.2潜水位的上升
潜水位又被称为潜水面。潜水位的上升是因为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水利工程建设尤为明显,比如,一些地下水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水位上升,从而引发潜水位的上升,最终导致周边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影响,且根据潜水位上升高度的不同,造成的损害也不同,潜水位的过度上升不仅容易引起建筑物变形且出现沉降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地基发生严重的侧移或隆起,严重威胁了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3地下水位的下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地下水,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一系列的地质问题。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近几年河流、湖泊等中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使用,所以,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但是,由于人们长期无节制地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而地下水的减少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如水位下降,促使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并出现地裂缝,不仅如此,地下水位的下降还可能引起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地下水资源短缺或者枯竭会导致区域的土地逐渐沙漠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急策略
3.1做好实时监测措施
对于地质灾害频繁区域,有必要设置全天候的监测系统,实现对地下水运动情况进行实施掌握,对于反馈的异常提醒相关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尤其是山区地区,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当地政府必须不断加强对区域抗灾的指导教育工作,引导当地群众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在雨季加强对地下水流量监测反馈分析,若是水流量超标则应立即对水流流量、方向等进行调控,避免地下水运动过大而破坏地质结构。
3.2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就我国地理条件而言,地下水资源大多时候是处于饱和状态,而地下水的储存量过大也会使得地质结构受到的冲击力变大,也会引发地质灾害。此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过于丰富的区域开发利用,也是对地质灾害进行防范的有效措施,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助于维护地表结构稳定。
3.3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紧急处理机制,将灾害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不同地质灾害,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必须坚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以先人后物的顺序进行急救。出现岩溶塌陷、砂土液化,则需立即采取有效的加固方法,对地质结构进行加固,避免地质问题进一步加重、扩大。对于出现地面沉降、变形现象,首要考虑的是路面上的交通安全,及时在合适的距离设置灾害警告,必要时封路抢救,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3.4对于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采应用
作为农业大国,于农业灌溉还有工业生产进程当中,水资源发挥了关键性影响,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需众多水资源,不过地下水资源却有限,进行过多开采将会使得地下水下降迅速,导致部分地区水文地质产生一定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地面降低的问题。不但地下水需要合理的开采应用,全部自然界中的资源,均需要做到合理科学的开采,假如过度开采,将会直接造成当地的水文地质发生变化,灾害就随之而来。中国相应单位能够制定出一部分相关政策体制,尽量的在合理科学开采应用时,确保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不会有变化,免于一部分意外因素而造成地质灾害发生,进行大面积地下资源开采后,必须及时对于地面下沉问题实施人工湖开发以及直接填补工作,对外部河流做到合理运用,直接实施人工湖引进,对地下掏空地质需实施填补作业。科学合理的地下资源开发,尽量对于水文地质做到保护,使得由于开采不科学或是不合理而带来的水文地质变动得到改善,对大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做到有效保护。
结论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形成的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直接影响了人们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基于此,要想维护社会稳定性,在不良地质作用易发地段,就需要做好水文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制订有关的灾害防治对策来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从而确保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尚菲.浅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9(9):262,264.
[2]汪永胜,王建斌,范增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55,257.
[3]段志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当代化工研究,2019(13):88–89.
[4]杨兰,李彪.浅谈地下水资源勘察技术在预防地质灾害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