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

郑献辉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雅安市 625000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常见校企合作建设主要包括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与技术合作、劳动力市场资源三个方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符合双方利益需求,也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这种校企“双赢”局面必将发展成为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设;“双赢”;“三赢”

校企合作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校企多种模式合作,既能针对性的快速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又可以深化推进高校内部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可以说办好一好职业院校一定有深度的校企合作建设,双方必须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深度融合。常见校企合作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校内基地和校外企业两种情况。校内基地主要完成的是在校教学期间的实验和实际操作部分练习,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校外基地一般情况是安排毕业生最后一年的时间直接实地企业实习,是在校学习后的社会实践与应用。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其特点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这种基地最大特点就是能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明确的生产任务、标准的企业管理和成果评价市场化。校内基地的生产和校外企业的设备仅仅是规格、型号大同小异,产品生产会尽量接近教学需求而安排真实性项目,而且大部分产品还考虑了典型性、递进性,岗位满足轮换性等特点。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重点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全部或者部分投入建设,校企共同使用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室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校外基地企业是以生产盈利为主要目标,两者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核心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订单”——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1基地建设数量不足,设施设备落后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较晚,起步底子薄,最近几年规模发展迅猛,国家和企业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有较大增长,但是依然受学校办学资金制约,相对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训基地(实验实)数量还显不足。实验室普通设备居多,投资金额较大的先进性精密设备和大型设备数量偏少,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备的落后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变化。如在工科类专业中设备对技术的影响比较明显。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基地一定要立足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资金准备充足,不仅基本数量上满足,而且还要配置实用性和前瞻性的高端设施设备。

2.2基地效应发挥不充分

基地内重生产、轻实训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就是生产和实训具有同一性和对立性。实训提高了学生技能,技能提升促进了产品质量提高和效益转化,由于学校实训目标和企业生产目标的不同,导致工作过程中的原则和方法不同,出现实训和生产相互影响。解决校企共赢点整合、效应充分发挥措施有:一是扩大基地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成果展示等其他功能开发,增加效益收入;二是专业教师依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发紧跟企业需求的实训项目,提升依据企业生产规律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减少现场生产矛盾;三是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出台更多国家政策给予企业帮扶。

二、科研开发与技术合作

校企科学研究合作主要有技术引进、技术协作、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以及共建科研机构和产学研合作等,不管是松散型还是紧密型的合作方式,校企在科研方面的合作都是共同投入,相互发挥各自优势,把科技转化为效益。

1. 项目委托研发

由于自己科技开发能力欠缺或者不愿自主开发等原因,企业通过单一委托方式与高校合作开发新产品,按照合同划分好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委托方提出预期科研效果,学校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科研攻关。工作中双方保持长期及时沟通,有不同意见时,偏向企业方建议。一般科研成果所有权归委托方,或者双方共同拥有,具体以约定为准。

2.关键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指企业通过学校引进比较成熟的工艺或先进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通过技术引进,能缩短生产周期,花钱少,见效快,企业购买购买技术,学校方有义务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直到对方掌握该项技术为止。

3.共同建设科研机构

校企合作建立科研机构是产学研的高级形式。企业充分利用具有科技人才、科研设施、技术优势的高校资源,由企业出资学校出人,通过“人才+资金+平台”实现更好的研发成果。这种合作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独立研发机构,必须具有经营独立自主权,研发内容涉及面广,项目大小不定。对于合作的管理要求也较为严格和详细,双方必须明投资规模、实力要求、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合同约定,这种合作显现出来的是强强联合,实现互补共赢。

三、劳动力市场资源

依照我国《劳动法》政策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当前双方在择业与用工方面都有较大变化趋势,技能人才由单一性向复合型转变,劳动者选择面更宽,自主性更强;企业也放宽了专业限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强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突出企业企业人才战略规划和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宣传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实力,更多机会面对面接触毕业生,培养更好劳动力资源市场,筑巢引凤,为企业储备劳动力资源占领先机。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人才竞争将是企业今后发展的第一要务。劳动力市场资源常见模式有:定向委培,提前签约,高薪引进,见习与实习,学工交替,企业专场招聘等,这些大部分都离不开校企合作的参与。

结束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符合双方利益需求,也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组织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这种校企“双赢”局面必将发展成为校企学生“三赢”模式,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提高认识观念,不断改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幸福.期刊论文《校企合作科研模式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3.02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职教论坛》.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