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规划院研究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迈向纵深,乡村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都是民生发展的头等大事。前阶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房价不断上升,在吸纳劳动力完成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同时,在前阶段房价较低时未能买房落户的农村人口,如今面临房价高企的尴尬处境。回农村自建住宅,也逐渐成为了农民朋友的首要选择。农村地区,近年大量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合理的管理约束,建筑造型大多简单乏味,使用功能单一,片面追求面积大,而忽视建筑及环境体验的舒适。同时,大量废弃建筑得不到有效利用,出现了闲置,甚至部分村庄呈现“空心村”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合理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发掘用地存量、建筑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村庄建筑;现状分析;改造路径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补充。中国的城市建设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地区建设逐步成熟,乡村地区发展亟待完善。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原则
系统性: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系统性的分析,统筹乡村发展、提升乡村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需要针对农村地区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方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保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协调性,为村庄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可持续性:美丽乡村规划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出更大效益。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宜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生态优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以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围绕农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居品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来发展特色的农村产业,并整合资源,将村居建设、环境提升、乡村旅游等发展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城乡规划中村庄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村庄建筑分布呈现零散、无序的状态,村庄面貌陈旧,有些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村民收入也逐步增加,村民开始陆续将家中老宅改建为新房。随着各类公用设施的不断完善,现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服务设施配套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目前的大量改造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村民对建设用地的随意占用,平均建筑面积过大,不仅浪费了建筑材料提高了建设成本,还浪费了宝贵土地资源。超标建设的农村住房,不仅占用了村庄的公共活动空间,还因为建筑用地的使用权争议,造成了不必要的邻里纠纷。为了降低建设成本,村庄建筑改造多由村民自己亲手完成,他们缺乏规范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而且并不考虑施工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有时还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劣质的施工材料,造成大量建筑安全隐患。
3新型村庄建筑的改造路径
3.1促进乡村风貌与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的融合
对村庄建筑进行合理化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尊重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景观风貌,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各项基本需求。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建筑同样应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把握好对乡村建筑改造的特色要求。当前,村庄建设的主要策略分为以下两点:①是集中新建策略。发展集约度较高的地区,采用适度集约,节约用地,完善设施配套的,集中新建农村新社区。这种策略主要针对土地资源缺乏的地区,优势是集约土地,且便于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提升,建筑风貌较统一,景观环境能得到较大改善。但这需要前期资金的大量投入,对于部分发达地区而言操作空间较大,可以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现收支平衡。②是渐进式策略。提前谋划,制定标准,做好引导。向地方管理部门做好宣传动员,将要求和帮助送到村民手中。充分发挥返乡能人积极性,通过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景区化建设等手段,逐步提升村庄风貌以及村庄建设水平。
3.2统筹规划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发展规模种植。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潘阳平原等几个较大的平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村庄分布在一些地形地貌复杂的非平原地区,可建设土地十分有限。所以,对村庄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方面,保证村庄建筑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不改变原有乡村形态的基础上,对充分利用现有村庄建筑存量,提升现状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融合村民现代化生活需要,改善乡村风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村庄整体布局还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乡村建设生态先行。乡村地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维育本底,生态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村庄建设布点要突出生态特色,实现绿色发展。
3.3建立规范的绿色施工体系
施工体系的建设目的及意义——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以及社会效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绿色建筑中,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以充分保证建设工程环保、健康、生态、节能。在工程前期,做足施工工作的前期准备,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制度开展施工工作。施工标准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一,除了完善的施工流程之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施工监理方案,并按照工程节点如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此外,要深入贯彻绿色施工理念,强化全过程管理,保障各个工种之间配合默契,不留安全隐患。
3.4生态环境规划策略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各地政府要始终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乡村特有资源,避免类似“千村一面”的雷同设计。生态环境是乡村建设的独特优势,要对村民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培养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良好生活方式的提倡不仅需要依靠村民的自觉意识,政府应出台相关奖惩引导政策,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组织监督各村庄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共同投身村庄环境提升。
结语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需要立足农村的实际发展现状,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对乡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农村居民生活需求的提高、生活习惯的转变,运用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乡村发展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胥世伟.浅谈我国新农村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27):87-88.
[2]孙日源.分析新农村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村科学实验,2019(5):101,103.
[3]宋平,冯学彬,郭翠.浅议我国新农村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J].商,2015(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