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心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84例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作为对象,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言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言语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43%、52.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有重要作用,能明
显降低言语功能评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伴失语症;言语治疗;言语功能评分
失语症,即大脑语言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引发的病症,患者发病后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即听、说、读、写方面的障碍。目前,国际报道约85%的失语症是由于脑卒中引起,而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约25%-40%患者均伴有失语症[1]。语言障碍导致患者与家人沟通发生障碍,与社会脱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失语,在临床上表现各不相同,部分患者为可听懂无法表达,部分患者为可表达但听不懂,严重者听不懂伴无法表达。脑卒中遗留的言语障碍问题,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即为发病后3周-1年,若接受言语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即为探讨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6-2020.6,收治的84例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作为对象,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7.64±2.3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21±2.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1)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观察。(3)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并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2)合并精神疾病患者。(3)临床资料不够完整。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如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等训练,物理疗法如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功能性刺激,或用低频率电流对肌肉收缩进行刺激。
观察组施以言语治疗,具体如:①听理解训练:指导语简单直接,训练内容难度循序渐进,训练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同时要鼓励患者听后指出正确图片及文字,适当重复,还可利用视觉进行提示,提高患者的自信,如听水果的名称,同时指出相应水果的照片;②称呼训练:指导患者根据图片说出相应名称,选择适当的提示内容,引导患者系列语现象,可适当重复,及时打断患者的言语病理现象,引出患者自发语;③复述训练:相关人员说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指导患者进行复述,适当应用提示手段,选择的词语或语句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不要过多纠正患者的语言清晰问题,不能用拼音进行复述;④阅读训练:指导患者根据文章、词句等阅读,阅读过程中主要针对文字的精确理解而非发音,选择常用词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字要放大置于视野,注意患者阅读过程中合并或忽略的问题,可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或增加文章字符数,采用语音辅助。
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中语言评估,内容包括阅读测试,要求患者描述图片及物品等,还可指导患者识别放在手上的物品等,分值0-3分,0分为无失语,1分为轻-中度失语,2分为严重失语,3分为完全失语。
(2)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每项分值0-25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障碍等。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评分比
治疗前,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语言功能评分比(x±s,分)
组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42 | 1.95±0.34 | 1.21±0.36 |
观察组 | 42 | 1.91±0.31 | 1.02±0.21 |
t | - | 0.563 | 2.954 |
p | - | 0.287 | 0.002 |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生活质量评分比(x±s,分)
组 | 例数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物质生活状态 |
对照组 | 42 | 19.64±2.34 | 18.64±2.16 | 19.31±2.08 | 17.65±2.33 |
观察组 | 42 | 20.64±2.14 | 20.14±2.03 | 20.37±2.01 | 18.61±2.09 |
t | - | 2.044 | 3.280 | 2.375 | 1.988 |
p | - | 0.022 | 0.001 | 0.010 | 0.025 |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43%、52.38%,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 | 例数 | 吞咽困难 | 肢体功能障碍 | 语言功能障碍 | 并发症发生率(n/%) |
对照组 | 42 | 5 | 8 | 9 | 22/52.38 |
观察组 | 42 | 2 | 4 | 3 | 9/21.43 |
χ2 | - | - | - | - | 8.640 |
p | - | - | - | - | 0.003 |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该疾病患者因残疾、失语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早期且有效措施康复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常规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均有显著效果,但仅能减轻痉挛,改善反射,提高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功能,从而忽略了语言功能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主要内容为言语治疗,包括听理解训练、称呼训练、复述训练及阅读训练等。通过充分了解患者,衡量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及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损伤、残余的语言能力,为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使得训练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及科学性。通过直接强化训练患者薄弱区域,同时利用尚保留的言语能力,提供代偿策略,关注患者生活参与度,治疗时的目标均切合患者个体目标,对损害的语言符号系统应用强有力、控制下的听觉刺激为基础,最大限度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的再次重建、恢复,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患者功能性交流、语言表达及语言接受能力[3]。
综上,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有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言语功能评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屈文娟, 王松清. 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J]. 心理医生, 2018, 024(008):192-193.
[2]杨玲, 郭耀光. 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032(003):305-308,312.
[3]侯宝国, 张志兰, 孙金华,等. 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 033(003):50-51.
通讯作者:王景信
作者简介:姓名:赵莎莎 女 1991.05 河南省商丘市 本科 汉 康复治疗师 研究方向:脑卒中后吞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