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722299
摘要: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获得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间所具有的差异,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策略是当前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许多教师不能把握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干扰初中生阅读环节,对初中生的阅读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初中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在课堂活动中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积极性。初中生只有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阅读体验才有可能得到较大提升。然而,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会与教师沟通,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与教师沟通。同时,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巨大。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就能为初中生做好带头作用,帮助初中生把握阅读规则,教师的为人处事就会得到初中生的效仿。但是,如果初中生不能自主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就会打击教师的活动组织积极性。同理,在其他关系定位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目前,有很多学校采取了翻转课堂、思维导图、绘本阅读等教学方法,推动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充分参与学习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注重学生差异,合理设计阅读内容
初中学生之间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课文的分析角度和理解内容上,虽然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种差异变成动力,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做深度的阅读解析。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阅读内容,让学生能够逐层地进行阅读理解,保证自主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对课文知识有全面的吸收和内化。例如,在《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中,文章的内容上相较于小学有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小学阶段的阅读方法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不全面。教师就将课文分成浅层阅读理解,深层阅读分析两个阶段,指导学生逐层的完成课文整体的阅读理解。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满足学生有效阅读的需要,也有效指导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可以确保课文阅读理解的高效进行。
2.2 丰富学生的见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本能的兴趣和能力,包括人类与自然交流的兴趣与能力。其实,我们知道自然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只有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对大自然充满敬意,并尝试着阅读它、了解它,大自然才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大自然,让他们在节假日放下手机,放下课本,走进大自然,去名胜古迹中寻找历史的足迹,在行走中读遍山川河流、四季变化,在静默中聆听鸟鸣花语,听风听雨,读植物的万千姿态,了解动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清新的空气掠过皮肤的感觉等等。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意识,学生也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一次次行走,在大自然中领略奥秘,感受魅力,从而爱上生活,爱上自然,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情怀,既丰富思想,又增长见识,既有见识又有知识,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2.3 创设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参与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符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所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时教师就要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并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全国各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比如皮影戏,再为学生朗读有关皮影戏精彩的文字描述。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自己所见过的文化特色活动,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如此,不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程强调对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章中的字、词、句,对于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进一步展开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对文章中的内容“咬文嚼字”,深入分析该句子所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与描写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当讲到父亲为了我而购买橘子那一段时,我们要带领学生着重分析“蹒跚的走到铁道边”“蹒跚”“用两手攀着”等句子,感受父亲年事已高,到了过马路需要人搀扶的年纪,但是为了“我”依然固执地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另外,作者所描写的“我赶紧去搀扶”的动作,也充分表现了作者又疼、又愧、又欣然若释的复杂心理。如此,当对重点文字进行字斟句酌的分析时,学生在阅读时便会养成分析与鉴赏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2.4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综合水平的高低。就阅读而言,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既能为学生积累相关知识点,又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阅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就是先让学生学会阅读,知道从中积累、掌握词句,真正做到灵活运用。该引导学生摘抄优美文章就摘抄,这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阅读效率的提升。然后就是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一定要做到以下基本要求,如准确、流利、饱含感情等等。有效借助大量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由此可见,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2.5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包含课内阅读内容还包含一定的课外教学内容,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也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策略,比如在进行《观沧海》一文的学习时,首先要了解其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他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一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除了《观沧海》之外,《赤壁之战》也与《三国演义》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此类文章激励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的表现,针对阅读教学的过程做反思,保证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成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推动自主阅读学习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连国强.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1):62-62.
张静.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倪云虎.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8, 000(035):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