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一中学 253000
摘要:《致橡树》是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在诗中她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形象否定了传统的卑微、依附、牺牲的爱情观,而通过木棉和橡树的内心独白,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书写了独立自主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歌 意象 爱情
一、导入
《圣经》上说,上帝造出亚当之后,看到亚当在伊甸园中闷闷不乐,就趁其熟睡之际从他的肋骨中取出一根,创造了夏娃,于是便有了爱情的诞生和人类的延续。同学们猜测一下,编造这个故事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我想应该是个男人,因为他将女人附会成男人的一根肋骨,即男人的附属品,而这恰恰是男性意识极度膨胀、女性意识相对萎缩的结果。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只能依照男人的标准而存在,必须贬抑自己来映照男性,于是千古文学中便多了诸多柔弱的意象成为女人的象征,比如柳、梅、花等。而本诗的作者舒婷却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木棉,树立起女性的独特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舒婷《致橡树》。
诵读
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首先欣赏配乐诗朗诵。在听的过程中用着重号标下应重读的字词。听别人朗读仅仅是欣赏的开始,我们需要自己去读、自己去品,下面大家酝酿一下感情,找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标画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三、思考讨论
在朗诵过程中标划意象,请同学根据标划的意象,思考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列举并说明。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交流展示
问题一:
1、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诵读)
2、 痴情的鸟儿(单恋、盲目的,一厢情愿的)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3、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默默支撑着大树。
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因为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问题二:作者对这一系列的爱情观做了深刻的否定。“不,这些都还不够!”一句承上启下,诗歌开始正面书写理想中的爱情。找同学结合诗句说一下,这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问题三:这样的爱情里,作为爱情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叹息: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压抑人性、扭曲人性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想到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另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只能向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作者作为觉醒的女性,为女性身上负载的沉重的历史枷锁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英勇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带给人力量和温暖。
小结
以木棉为象征的女性,要求与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追求一种平等的、独立的关系,这种爱情观与前面的六个意象截然不同。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类似的形象,如简爱,娜拉等,在她们身上都闪耀着木棉的平等精神:简爱在面对罗彻斯特先生求爱时说,“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娜拉在离家出走时对丈夫说:“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这样的语言,掷地有声,喊出了女性压抑已久的自尊,与诗人舒婷在精神层面达成了共鸣与唱和。
六、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体会舒婷笔下的爱情。
七、结束语:
同学们这个年龄,可能对爱情有了写懵懂的认识,甚至在心里已经有了向往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经长成了大树,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经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之后,再涉及爱情,这样才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参考文献:
「1」舒婷.双桅船「M」.上海文艺出版社,1892
「2」王蒙.浅析舒婷诗歌《致橡树》,维普网,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