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文镇中心寄宿制学校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称文镇 邮编 815199
小学语文教师是国民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对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实力而言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入职后教育、岗位学习现状进行了介绍与梳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学历层次;入职后教育;岗位学习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培养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才队伍,是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的途径和策略是该研究内容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语文教学专业化水平带来整体性的提升,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成长意识。
(一)学历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小学教育工作从业者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初始学历较低的现象。其中最高学历为中专毕业的教师人数占到了80%以上,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人数仅占20%。在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中,最高学历为中专的语文教师中,有40%以上的语文教师为非汉语言文学或相关专业毕业者,约不到60%的语文教师为汉语言文学或相关专业毕业者;而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语文教师中,具有汉语言文学或相关专业背景的语文教师人数仅占30%,其余70%则不具有汉语言文学或相关专业背景的学历。
(二)入职后继续教育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方面,我国目前的三类小学(公立小学、民办小学、合办小学)中,都积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入职后的培训、教育、科研支持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便利。然而,从我国小学的地区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城镇地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入职后继续教育方面参与度最高,而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师入职后继续教育参与度明显低于城镇地区。村办小学的语文教师则几乎没有参与入职后急需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并未表现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岗位知识学习现状
近年来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知识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岗位知识的学习上,还是主要表现为被动性学习为主。绝大部分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兴趣。此外,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成果评价、教学沟通等方面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在语文教材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显然还缺乏对岗位知识学习的重视和关注。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学历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整体水平并不高,首先是具有本科及以上最高学历的小学语文教师数量占整体的比重较低,其次是最高学历为中专及以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为非全日制学历,即通过后续成人教育取得相应学历的情况较多。此外,在具有大专及以上最高学历的小学语文教师中,其学历与教学专业不相关(非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还占据了近40%的比例。因此,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学历的整体状况来看,距离小学语文教师全面专业性培养的学历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法律法规缺陷、历史原因以及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教师法》中目前对小学教师最低学历的要求仍然为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上且取得中级教师资格证书,法律本身对于小学教师最高学历要求的限制便设定了较低的起点。其次,由于近年来各地区小学对于小学教师脱产进修的名额管控较为严格,绝大部分年龄较大、第一学历较低的教师并不能获得脱产进修的资格名额,因此不得不选择非全日制教育。最后,由于管理制度、编制分配等体制的不合理性,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严重,打消了许多教师积极进修、提高学历的积极性。
(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得不到重视
除了学历问题之外,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另一个制约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的主要问题。首先,国内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自主学习、自主进修方面的主动意识不强,主动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多。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关注,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门简单工作,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生调研、课前准备、教学总结等等。最后,许多学校对于语文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教学活动组织等也十分有限,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受制于办学能力和资金限制,更是完全未开展与语文教师入职后培训相关的所有活动。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培养的策略
(一)落实保障政策,激发教师提升学历的动力
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的目的在于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即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带薪脱产进修、定向培养资助、学分互认,是激发学历提升内生动力的三种方式。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落实政策要求,抓重点,树政策,立规定,充分发掘不同教师的切实需求,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优化管理制度,挖掘教师培训研修的需求
研究表明,教师内在需求的根本在“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之所以能持续实现,根本原因是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教师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持续的生成性学习则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根本途径。教师“自我超越”依托于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如果学校对现有制度不能进行改进、优化,教师群体就无法建立专业进步的愿景,“自我超越”将失去支撑。因此,学校要发挥好支撑作用,为教师自我超越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个体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新,充分激活教师个体内心向上的欲望,挖掘潜能。
参考文献
郑磊. 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J]. 教育现代化,2018,5(46):150-151.
孙建龙,王云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02):65-7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