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县域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主要论述了发展县域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县域休闲观光农业途径作出初步探索,以期更好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县域;观光农业;途径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郓城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过几年发展,呈现出“数量提高、质量提档、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休闲观光农业已发展成为县域农业农村经济的新亮点。2016年,郓城县杨集村被列为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17年,郓城县彭庄村被列为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名单。在实践中,郓城县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型、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民俗风情型、特色农业产业型等大做文章,使得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实力增强,综合效益良好,带动能力提升,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一、发展县域观光农业的意义
郓城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特色农业资源充裕,产业基础坚实。同时,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水浒文化名闻天下,丰厚的人文资源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具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1、促进农业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现代农业提升发展层次与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县域农业特色资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人们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有效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互生互化,把农业从原初单一的食物保障功能逐步拓展至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保健养生、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方面,有效适应和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有利于农民增收 休闲观光农业紧密联结着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延长和拓展深化现有农业产业链,促进旅游、餐饮、住宿和商业等各类配套产业的发展进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元化,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3、助力新农村建设 休闲观光农业能够促使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当地村容村貌,优化农村社会发展环境,拓展深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功能。同时,能够促使农民主动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与科学技能,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4、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要素,以农村为发展空间,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可以丰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促进城乡居民互动交流与双向融合,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衔接与互通,使得城乡之间互为消费市场、互为资源要素、互为发展生态,进而缩小发展差别,提升发展质量。
二、郓城县发展县域观光农业的策略
1、培育发展理念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把发展县域农业旅游作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郓城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直面挑战,积极抢抓机遇。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烈的竞争优势,处于周边领先地位;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旅游精品路线,提高旅游资源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位;各级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大招商力度,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协调道路、水利、电利、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休闲观光农业企业经营机制,吸引农户参与,壮大休闲观光农业规模。
2、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全面统筹规划,综合考量,纳入生产、生活、文化、生态与服务等要素;要因地制宜,点线面互通、大中小结合,实现相对集中、规模适度与有序发展,不能一哄而起、过度分散,更不能千篇一律,实现布局优化、功能明确、集聚发展、重点推进;要协调整合休闲、观光、餐饮、采购、住宿、娱乐和体验等各个环节,实现连点成线、交错发展、集聚发展;突出系统性和前瞻性,探索多规合一的发展道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积极融合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主导产业、民俗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培育休闲娱乐、农业景观、农事体验、采摘品尝、服务接待、民俗文化、科普教育等特色项目。
3、培育主体,提高质量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发挥政府的导引功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对新兴产业实行科学的引导、规制与监管,促进市场培育与要素集聚,而非直接参与生产经营。通过放管结合,激发农村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提高项目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促使其根据市场信号经营决策。鼓励农民量力而行,以投资投劳等各种形式零距离就业,参与项目建设,提升发展质量与层次,让农民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决策、组织、管理、经营和从业骨干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将人才培养整体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骨干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4、培育精品,丰富资源 郓城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丰富休闲观光农业资源。根据多元异质、错位竞争的发展原则,树立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就是特色资源,项目品牌、产品服务就是客源的思想,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积极发挥地域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充实提高产品项目的内涵品位,打造“新”、“奇”、“特”休闲观光农业;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生态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准确研判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农园生活、生产体验、乡土教育、保健养生、休闲娱乐的场所和项目。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与参与,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彰显地域文化与农业特色,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针对不同群体客户开发个性化产品,以符合各类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5、提升品牌,规范发展 郓城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提升品牌质量,在市场整合资源要素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与亮点,发挥项目引领示范效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有计划地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项目流动,增强典型示范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合作社与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平台、纽带与服务功能,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强化行业自律与管理,推进规范化发展,架起农民家庭经营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带动整体发展质量。
6、完善机制创新 县域休闲观光农业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机制,从而确保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具体说来,首先要完善内生动力机制,发挥需求系统、引力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的功能,着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机制,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由资源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其次,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基于资源禀赋、劳动力水平和投资环境,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与配套产业;第三,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三权分离”为基础,破解土地流转的瓶颈,既要注重制度规范,防范土地寻租和变相圈地,又要符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准则,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依法通过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各种具体实现形式,促进土地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结语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郓城县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创新发展理念,着重精品示范点建设,注重因地制宜开发,从而促进了县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确保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忠兵,纳慧:“对青海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态势分析”,《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4页。
[2]徐丹,蒋红国,徐加宽,管红良:“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江苏农村经济》,2014年第8期。
[3]王国敏,翟坤周,周庆元:“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矛盾及化解对策”,《理论视野》,2013年第8期。
地址:山东省郓城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董兰阁 邮编 274700 电话138530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