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控制分析

李仙云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变电运维)

摘要:在电网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主要是通过配网运行系统来完成工作。要求以专业素质为主的操作维修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提高了供电企业配电网运行维护工作效率。保障电网正常运行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专业性质也比较强,因此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突破,寻找最适合当前情况的方案。好的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方案在维护工作中具有辅助作用。许多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的不断摸索,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对生产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关键词:配电运维一体化;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智能电网的最优选择。调度运行与设备监控人员结构和工作范围的根本性改变,使得监控业务由现场管理转向远程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视野,压缩了管理层级,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电网运行安全管控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创新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安全管理,理清职责界面,理顺工作流程,是实现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需要。

1 智能电网调度与智能电网之间的关系

智能电网以智能化为方向,追求高效性,将集成化作为依据,寻求二者结合,发挥通讯网络优势,实现先进技术的综合使用,追求较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电网调度隶属智能电网范畴,发挥基础性作用,是丰富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立足智能电网运行,数据信息传递贯穿在运行全过程,安全风险较大。智能电网以安全防护为标准,采取证书认证技术,为电网运行数据的安全传递提供安全防护服务,也就是说,电网运行的有序性离不开智能电网调度提供的信息防护支撑。除此之外,智能电网拥有较强的扩展性与应用性,与电网发展同步,满足智能电网不断升级的需求,全方位性突出,扩展趋势强烈。因此,智能电网调度在智能电网中处于核心地位。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益为指导思想,以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绩效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变革组织架构,明晰职责界面,建立纵向、横向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调控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创新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调度信息管理体系;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和标准,进一步规范人员管理行为;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确保安全用电,实现供电“零失误”。

2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现状及困境

2.1 电子式互感器保护反应较慢

与一般的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在传输数据方面,数据是从互感器内部直接发送给交换器或是测控装置的,其实会涉及到众多中间环节,而中间环节的存在,导致传输数据时间逐渐被拉长。另外,在对跳闸口附近的系统终端进行保护处理时,互感器保护时间也会被拉长。电子式互感器从最开始的传输数据到之后的单元合并,再到最后的保护装置,整个流程称之为采样,而保护装置接入断路器,这一环节称之为跳闸。通过与以往的变电站对比,电子式互感器传输数据、合并单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总的来说,变电运维智能化反而要比以往的变电运维技术在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方面要慢。

2.2 作业过程不规范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前提下,对运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其要在管理日常运营业务的同时,做好相关设备系统的维修工作,但是以往的变电维修工作标准实行导致没有严格的标准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也没有适合现阶段作业的规范作用流程,导致变电运维实践能力不能有效提升。此外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对变电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进行了相应的要求,变电站操作人员在变电站集成操作之前要全面对电网进行检查,但是现阶段变电设备检查和检修工作不能有效的接轨,从而导致作业现场的安全性不能保证。

3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实践措施

3.1 明确缺陷处理职责

一是设备监控方面,明确调度专业与检修专业对于各类信号的监视职责及处理流程,实现调度专业与运维检修专业对变电站信号的分类监视,减少信号识别工作量及判断风险。二是缺陷管理方面,制定统一的变电站缺陷定级标准及相应的考核机制,明确规定调度专业对监控系统异常信号的报送义务以及运维检修专业对缺陷的现场处理和反馈职责。三是在事故处理方面,明确规定调度和运维检修专业人员在事故处置过程中的职责分工以及配合机制,避免事故处理过程的混乱和扯皮现象出现。

3.2 完善配电运维一体化精细管理制度

与过去传统的配电运维维护工作相比,在配电运维整合背景下,配电运维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为了使配电网运维人员在现阶段安全、稳定地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合理划分人员职责。分配任务时,应从维护人员业务掌握程度、作业开展情况及相关技能入手,规范配置业务量和作业项目,提高配电运维工作效率,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3 强化安全内控的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电网监控重点分析制度。将监控信号分为事故、异常、变位、越限、告知。根据信号类别制定相应的汇报流程和处理程序,并在信号异常时加强对监控信息的异常巡视。当遇到特殊方式运行和重大保电任务时,需采取特殊巡视,确保监控信息准确及时地得到反映。二是规范调度和监控交接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调度和监控交接班内容,做到交接两清,交接班过程严肃认真,秩序良好。交班人员对交班内容的正确性负责。接班人员认真听取交班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在得到交班人解答后,方可正式确认接班。交班记录、报表填写不完全或交待不清,接班值可以拒绝接班。三是风险防范机制。为避免设备操作和检修过程中发生操作风险,在业务通知单中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形成调度与监控、运维人员操作期间互相监控的防控机制,同时,根据系统排查和梳理电网、设备运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特征、风险等级、风险后果,提前制定不同风险等级事故预案,从而有效提高风险预控能力。

3.4 软件系统结构及配置

在软件系统中,主要涉及两大部分,即数据总线层以及集成总线层。数据总线层包含3个组成部分,即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访问中间件。实时数据库支持实时数据存储需求。商用数据库突破实时数据范畴,是所有历史数据存储位置。商用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够融合更大规模的数据,成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中历史数据的重要存储库;集成总线层配置需要以相关标准为基础,维护系统之间、系统与人间之间的融合,提供交互机制,发挥与第三方软件联动使用的基础。另外,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要发挥组件化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益分布对象信息技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满足集成系统以及异购系统的需求,发挥支持作用,保证各个软硬件平台布局合理,为系统优化、后期维护创设优质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行维护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为现代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对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是十分有保障的。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配电网的具体情况,以便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许多地区或企业所采用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需要专门研究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综合分配方案。对电力企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国内对能源利用率有一定的要求,企业或生产、生活用电必须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对我国配电运行维护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琴.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12):18.

[2] 宋彦.构建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8(15):77-78.

[3] 文强.浅议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