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陈素真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引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救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配,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数据对比;结果:通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0.91%;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存活。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弹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的临床急性病类型,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冠状脉支脉堵塞或严重狭窄导致。一般的患者在发病后一小时就会死亡率就高达50%,即使未死亡患者后期的发病率也比普通人高1.5-15倍[1]。常见的心肌梗死一般是由于患者的既往心脏病史,或者是过量吸烟,糖尿病,不合理膳食,情绪激动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样,不能一一排除和避免。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如何正确且快速的展开急救工作。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心理弹性是指患者主体对于外界和内部环境及身体变化情况的反应状态,是一种动态的表达形式,指的是患者个体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强,心理弹性越好;适应能力越差,心理弹性越低。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以保证患者能够对疾病的产生保持更良好的心理情绪,增加救治成功几率。而心理弹性较弱患者,往往对病症抱有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极低的行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救治成功率低。因此,在这急救及入院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平和患者心情,舒缓患者情绪,增加急救成功率。本文旨在研究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前急救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配,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为120急诊出车救治。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迅速的赶到患者住处,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检测措施,基本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并及时的将患者送到医院急救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基础准备: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对比分析,整理和汇总出一套针对于患者不同心理弹性的急救护理方案,例如对心理弹性高的患者,采取抢救优先原则,情绪引导滞后的救治方案。对于心理弹性差的患者,采取情绪引导联合心理干预与抢救并行的方案进行急救,在对患者抢救时,让患者能够尽快的冷静下来,保证患者的情绪平稳,对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量化,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共三个维度,包括患者的坚强性、乐观性和自强性,共25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心理弹性越好。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通过观察和沟通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条目打分,将患者的心理弹性尽进行量化。同时按照量化结果,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的制定。对心理弹性低的患者,更多的投入情绪引导和心理干预环节,让患者能够迅速的平稳下来,接受医护人员的急救治疗。对于心理弹性高的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引导和情况告知,迅速对患者展开救治,减轻心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所占比重,让急救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急救中去,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②电话心理辅导和指挥:在接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后,需要通过话语引导,让家属或患者能迅速的冷静下来,避免由于家属紧张而不能良好沟通的情况发生。接着需要迅速获取患者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迅速安排人员前往患者家里,护理人员需要同时在电话内和患者家属保持持续沟通,不仅是为了迅速确定患者位置,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形式为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建设和情绪安抚工作。让急救人员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通过电话讲解简单的急救措施和患者的体位摆放。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的由于跌倒等情况造成的伤口,急救人员需要及时指挥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对伤口进行必要的处理。③当面心理安抚: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和急救人员需要对现场情况做简单的了解和迅速的分析,并立即展开对患者的紧急救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明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基本的发病状态,测试患者的意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按照CD-RISC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心理弹性量化,明确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现阶段心理状态。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情绪安抚,用积极热情的语言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和不安感。对患者进行紧急急救。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病情告知,安抚好患者家属情绪,让家属知晓控制情绪可以增加对疾病的控制。如果遇到患者情绪崩溃情况发生,需要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跟踪式的心理安抚,在前往医院的路上,不断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述病症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患者内心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起到平复患者情绪的作用。同时可以向患者讲解急救成功案例,协助患者建立信心,控制情绪。用积极的态度带动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中去,影响急救成功率。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院对他的重视和急救的有效性,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④转运患者:在对患者进行转移时,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尽量以轻柔的动作进行,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医院方面需要做好准备,安排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紧急急救,部分有条件医院,可以开通急性心梗死的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抢救室进行治疗,避免患者等待。同时急救人员需要和医生做好信息交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发病信息做好交接,让医生能够迅速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出诊断方案的制定。

1.3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我中心自研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三个层次,满意,不满意,比较满意。对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对比。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总例。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后的心理弹性情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共三个维度,包括患者的坚强性、乐观性和自强性,共25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心理弹性越好。其中坚强性满分52分,乐观性满分为32分,自强性满分为16分。

1.4统计学工具

所有数据均输人并采用SPSSl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标准a=0.05,P<0.05表示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根据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80.95%。上述指标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见表1

1 患者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21

7(33.33)

13(61.91)

1(4.76)

95.24

对照组

21

5(23.81)

12(57.14)

4(19.04)

80.95

χ2

-

2.221

0.472

9.725

9.734

P

-

0.136

0.492

0.001

0.001

2.2患者心理弹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坚强性、乐观性和自强性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观察组患者拥有更好的心理弹性。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患者心理弹性对比(5f855b566586a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坚强性

乐观性

自强性

观察组

21

27.68±3.48

16.34±3.08

8.74±2.71

对照组

21

19.36±4.32

11.02±2.46

3.16±1.63

t

-

6.873

6.185

8.086

P

-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脉支脉堵塞或严重狭窄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持续胸痛,心率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外在表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十分突然且发病原因多样化,情绪刺激,天气原因,既往病史等都会造成患者的急性心梗死发作。因此对于发病原因几乎不能做到全部排出。并且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率非常高,一般一个小时存活率仅为50%。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才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心理弹性是指人对外界刺激和压力的个人调节能力。通过大量的医学资料研究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越高的人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就会越好,产生心肌梗死的概率也会越小,同时在心肌梗死病发后的治愈效果也会更好。因此针对心理弹性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平缓心情,从而增加患者的治愈几率和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对急性心梗死患者的院前心理干预一般是从接到了患者的急救电话开始就已经在进行了,首先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理量化表(CD-RISC),能够通过观察和沟通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做简单的初步评估。从而对后续护理和治疗进行数据量化支持。通过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估,不同的心理弹性采取不同的救助措施,确定心理护理和抢救护理的优先度。让患者能够得到比较针对性的急救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当护理人员接到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应该有一套专业的精简的用于针对急救患者的对话方式,在迅速搞清楚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的同时帮助患者家属迅速的冷静下来,并做到可以按照急救人员的指导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同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表现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之后,不仅需要对患者做心理弹性预估,还需要和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迅速沟通,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个简单的了解。之后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确保患者不会产生激动的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的情绪也要进行安抚,心理弹性的要点就在于心理因素会实时的影响到身体因素。通过对患者的情绪的安抚控制,避免了患者比较大的情绪起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动作放轻,还需要对部分心理弹性较弱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安抚,不断的用积极的情绪带动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

[5]。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急救满意率达到95.24%,而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只有80.91%,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得分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针对心理弹性的入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的方面,提升患者的治疗时效性和有效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提升患者对于院前急救措施的满意程度,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制度。这在符春花等人[4]的研究中也有这方面的体现。

综上所述,采取了针对于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措施去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可以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增加患者生存几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救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文风, 沈洁, 杨娟,等.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 47(17):116-117+120.

[2]周颖. 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034(007):636-639.

[3]王洪攀, 金蓓, 谢成,等. 122名护士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模糊定性比较分析[J]. 护理学报, 2018, 25(2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