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叙述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5f855d8eebc7e_html_634d469547ca1cbd.gif

《看不见的客人》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叙述视角

胡源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摘要:西班牙电影有着自身的特色,在对故事进行叙述时一般选用的是多重叙事技巧。奥利奥尔·保罗将此种技巧推高到了新的境界,其代表作品《看不见的客人》就是通过多重叙事结构营造出了强烈的悬疑氛围,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影体验。这部电影在进入中国后, 未进行大力相传,票房成绩就达到了 1.7 亿元,这得益于导演将多重叙事技巧予以充分应用。整部电影让观众一直沉浸在悬疑的气氛中, 其叙事结构更为多样,并对多重内聚焦加以利用,使得影片营造出的效果直击内心。本文即对《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展开分析,重点对其叙事视角、叙事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看不见的客人》;叙事特点;视角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1815

引言:

在西班牙拍摄的各类悬疑片中,《看不见的客人》可以算作是巅峰之作,其在 2017 年进入到中国电影市场, 受到了广大观影者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想要展现的是善恶对决,其叙事视角呈现出多样性,采用了分层叙述的手法,将正义、邪恶的真面目揭示出来。若想真正了解这部电影,则要对其内容结构、叙事特点予以全面分析,尤其是要将视听语言应用、意境内涵设置作为关注的重点,如此方可对影片呈现出的意义空间有切实的了解,并在内心中感受到其呈现出的审美意蕴。

1.影片《看不见的客人》叙事特点

    1. 重点重复

《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并未对故事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叙述,而是针对重点情节予以反复呈现,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铺垫使得最终的翻转显得理所当然。而且观众在的神经也会保持紧绷状态,并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对真相进行揣测。比方说,影片中关于劳拉在密实中被杀害的这段描述就反复展开,古德曼以律师的身份和艾德里安进行了交流,而后者在其引导下进行三次叙述,在首次叙述中, 艾德里安将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虽然身处密室,但对杀人犯的动机并不清楚。在古德曼指出其叙述漏洞后,第二次描述则将罪责归咎于目睹车祸的过路司机,并称司机杀人是由于意外,古德曼再次予以驳斥。此时的艾德里安呈现出惶恐之色,而古德曼则展开了心理攻势,谎称可以将罪责嫁祸给丹尼尔的父亲,但艾德里安必须要将沉车的具体地点说出来,艾德里安最终将杀人真相和盘托出。在整个重复叙事的过程中,古德曼这个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正因为她心思缜密、步步为营,才将事实真相寻找出来。

    1. 第一人称叙事

在这部影片中,对重点情节予以重复叙述时选择的是第一视角,也就是叙述者是从自己角度来重现具体的情节, 其中蕴含的主观色彩是非常强烈的。另外来说,后一次叙述则是将前一次完全推翻,而这就使得事情真相变得更为 模糊。对于观众而言,虽然能够从不同叙述中收集一些零 散信息,然而却无法将真相寻找出来。“想知道所有真相, 到贝拉维斯塔酒店 715 号房”这则短信将不同的版本串联起来,艾德里安叙述的第一版中,此条短信的发出者是目睹车祸的过路司机,目的则是对劳拉进行敲诈;古德曼叙述的第二版中,其谎称要为艾德里安洗脱罪名,此条短信是由托马斯发出,目的是为了脱罪。但最终的真相却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劳拉才是短信的编写者,其认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中,所以设置此条定时短信。三个叙述者均从自身角度进行描述,显得真实而又存在局限,熟悉却又有些茫然,这样一来,观影者就会一直处于浓厚氛围中。[1]

2.影片《看不见的客人》的视角

  • 明”与“暗”的人物设定

电影想要呈现的场景是由具体的人物演绎出来的,不同人物均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呈现出独特性。在《看

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定十分鲜明,企 业家透着精明,女律师显得冷漠强硬,而受害人的父母则 是让人又怜又爱,每个人物自身留下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导演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划分时,“明”与“暗”相互交织, 在影片开始时,企业家成为了嫌疑人,进而变为无辜者, 最后则是施害者。而受害人父母的身份也一直在变化,起 初是毫不知情,继而是敲诈勒索,最终将真相揭露出来, 形象的明暗变化扣人心弦。这种形象的明暗转换能够使人 物性格更加丰满,同时也让观众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感 同身受。在对企业家这个形象进行塑造时,为了能够使其 明、暗两个形象逼真的呈现出来,和律师透过玻璃凝视外 部世界的场景多次应用,隐喻了该形象的明暗交替。当然, 在不同转换的过程中,真相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在整部影 片中,人物是灵魂所在,通过行动思想来实现移情的目的, 确保观众的期待视野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不同人物的明 暗转换和叙事直接关联起来,展现出的是人性的不可捉摸, 同时也能够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2]

  • 晦暗凌厉的影像风格

整部影片的基调呈现为暗灰色,烘托出清冷的氛围感, 这样的色调营造出的情节是耐人寻味的,表面上并没有情 感波动,但实际却是暗潮汹涌。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对 细节处理是十分重视的,有些镜头虽然是刻意为之,但呈 现出的效果却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从面部特写镜头的运 用来看,眼神的确是一闪而过,但是刻画却非常细致,且 动态感极强。这样一来,观众就会在镜头的引领下对人物 的真实身份产生怀疑,对事件真相也会出现疑惑。在影片 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律师、企业家在交谈时,律师随手将 一支表面看来并不特别的钢笔递给了企业家,然而镜头在 这只钢笔上停留数秒,直到影片结尾观众才知其暗藏玄机。所有一切展现细节的镜头表达,都使得影片更具一种缜密 的美感,也营造出了一种模糊的神秘感。[3]

结语

《看不见的客人》中每一个悬念都是导演奥里奥尔·保罗刻意而为,却不着痕迹,让观众在影片情节的带动下时 而呼吸紧促、疑窦丛生,时而恍然大悟,足以证明这部影 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千人千面,不同叙事者从不同的视 角展开了不同的叙述,让观众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 这是一部高质量的悬疑片应有的成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 如此复杂的叙述却完美地向观众传达了最为简单质朴的 人生道理——邪恶有千般面孔,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场。

参考文献:

[1]蒋超.影片《看不见的客人》叙事特点及评析[J]. 北极光,2019(10):68-70.

[2]袁梓涵.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多重叙事探 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3):114+226.

[3]郑艺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看不见的客人》

[J].西部广播电视,2017(20):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