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律动教育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浅析律动教育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韩芳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

内容摘要世间万物能够生生不息地发展都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的,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是有一定规律地生存着、活动着,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秩序与平衡。同样的,在音乐艺术中,律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不论对于音乐教育者或是学习者来说,都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律动的理念,重视律动在音乐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将结合自己对声乐的学习、理解和感悟来简单谈一谈律动教育理论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关 键 词:律动 声乐教学 节奏

律动的概念在声乐教学中过去很少被提及和重视,但其却是融入到声乐作品和声乐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它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和表现歌曲风格、内涵、情感、韵律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对训练声乐学习者的乐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声乐初学者、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年纪尚轻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将律动教育的理念放在首位,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以此为手段和方法来将学生带领进音乐的世界,使其在音乐的流动中感受其内在的韵律,从而与音乐产生共鸣。这不仅仅只限于声乐教学中,在任何音乐门类中都是适用的。

声乐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长期的摸索、体验和练习,慢慢地积累经验,逐步地提高。很多的声乐初学者和缺乏音乐学习经验的学生总是对其有一种畏难情绪,需要克服这种情绪,才能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那么就需要声乐教育者去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在初学声乐时,不应过多地讲解复杂专业的声乐理论知识或过多地强调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感受、理解能力。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歌曲中表现在了它的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而演唱者表现这种情感则需要通过作品来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再结合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不仅仅是运用身体的一个器官在演唱,而是全身都在跟随着音乐有规律地运动着,身体的每一个器官、肢体动作、表情和眼神变化、内心情感的变化都是在辅助表现歌曲,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只是有的能看得见,有的却是无形的。在声乐的学习、练习和表演中,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一种内在的重要因素,而应该正确认识它,树立声乐教学中律动的意识。

声乐教学中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渗透了律动的因素。比如,歌唱中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断句都是一种潜在的律动,再比如我们一直都很强调逻辑重音的概念。当拿到一首曲子时,老师不会马上要求我们来演唱,而是要求我们在演唱歌词前,多朗诵几遍歌词,感受歌词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找到其中的逻辑规律和情感发展的变化与脉络。如若一首歌曲不能很熟悉它的节拍节奏、断句、逻辑重音和正确的换气口,那整个歌曲的节奏韵律就会被打乱,更不用提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了。我们都说旋律和节奏就像歌曲的灵与躯,节奏是支撑整首歌曲的框架和结构基础,也对于音乐情感表现、风格的体现有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我们就需要找到歌曲乐句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结合着各种律动的形式动感地表现流动的音乐,这是正确表现歌曲风格和情感的基础。

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中被广泛使用的几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中,都涉及到了律动的概念。我们从中都可以汲取到对声乐教学有所参考和借鉴的一些东西。来自于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对当代音乐教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的几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在该教学法中,就严重反对机械化、公式化、程序化的缺乏创造力的音乐练习,而倡导演唱、演奏音乐作品应当要在注重技术的同时,注重与内在的音乐感受之间的联系。因此,该教学法便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聆听、感受音乐时的自然身体反应为基础,创设了著名的体态律动学。这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等变化的一种活动方式,它很注重音乐与人的身体的联系,运用身体的自然律动来训练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体态律动教学通常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吸收的一些音乐能力为基础,去创设一些即兴的音乐素材,运用身体的肢体语言,譬如拍手、跺脚、摇摆、扭动、旋转、走、跑、跳等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在培养学生的听觉和感知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动觉,将其与音乐学习有了很好的联系。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法,使学生以自己的身体为媒介,将无形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感知转换为动态的有形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表现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也能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都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同样值得借鉴的。比如运用音乐去刺激学生,引领他们用身体去自然的找到作品的节奏感和内在韵律并以多种身体律动方式去表现出来,这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所演唱的歌曲的节奏,稳定了节奏,歌曲的框架也就稳定了,对于之后的演唱和学习有很好的稳定基础的作用。同时,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觉、知觉都得到培养,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于学习歌曲、感受音乐有所帮助。

起源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也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教学法之一,它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继承了前者的优点,将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富有创造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法,体现了多种艺术门类相结合的特点。奥尔夫教学法同样注重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注重节奏、旋律的练习,并在练习中融入朗诵、奏乐、基本形体舞蹈动作等作为辅助学习的手段。同样的,它也是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知识作为即兴创作和练习的素材,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多种形式的表现力,体现了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的特点,注重在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其中,有“声势”教学,用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体操和动作的训练、动作游戏、即兴练习等。这些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融合,具有有机的联系的,可以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地去体验音乐,全方面地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肢体的帮助去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在演唱歌曲时,可以通过做一些形体动作来辅助学生感受音乐,将无形的音乐通过具象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在发声练习的上下行音阶时,学生便可用从下往上再往下划动手臂的方式来辅助找到发声的感觉,模拟声音逐渐上升至最高点再下降的抛物线的感觉。这样有规律的肢体律动和舞蹈形体动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达到这样的声音要求,并对声音和旋律产生富有画面的想象,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无论是在练习中还是在实际声乐表演中,都能使学生对于作品的表现更加完整、有感染力。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始终强调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特别对于未成年的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歌唱应和说话一般自然,嗓音就是最美的乐器,可以通过合唱等训练来使得孩子们的乐感得到培养,音乐素质得到提高。柯达伊教学法中把孩子走路、跑步的节奏比拟成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它们为基础开展节奏训练。这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习惯和认知,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另外,柯达伊教学法还运用了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教学基本手段,它们综合使用起来,对于辅助孩子培养音乐概念、更好地训练音高位置和感觉,更容易地识谱。柯达伊教学法对于声乐教学中的音准训练、节奏的稳定等等都很有指导意义。其中常用的柯尔文手势对于声乐初学者音准的稳定、声音的平稳训练等等很有帮助,可以通过一些手势、肢体动作等来形象地辅助学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除上述列举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中律动的因素及对于声乐教学的指导意义,还有其他很多很著名的一些教学法,例如美国综合音乐感、日本铃木教学法等等一些教学法,它们中都或多或少有涉及节奏和律动的概念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体现。在声乐教学中,律动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把握节拍稳定节奏,它对于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声乐语言感染力、声乐艺术修养等综合性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整体训练、培养和提升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们进行声乐教学以及其他门类音乐教学的强劲助力。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无论作为一名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要加强律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探索和思考,相信这将对我们的学习与教学有着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

[2]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聂跃军,板燕: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J].民族音乐,2011.5.PP100-101

[4]张丽:解读声乐表演教学之律动练习[J].黄河之声,2014(3).PP24-25

[5]夏寒:如何准确把握流行声乐作品中的律动[J].音乐探索,2014(4).PP60-62

[6]黄颖莹:浅谈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4).PP116-117

[7]刘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6(4)P149

[8]牛向洋:从律动角度谈声乐艺术中艺术表现力的分析和培养[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