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菌所引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以及说话时的飞沫进行传播,导致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概有30%的人携带有结核菌,而其中5%-10%的人会出现相应病症,进而成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并成为传染源。当肺结核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对其身体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对其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也增加了其周围人被传染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对肺结核进行防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扫清认识误区吧!
防控肺结核的误区
说到肺结核,很多人对该病的认知都来自于小说或电视剧,比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又或者《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周瑜。那么肺结核真的如小说或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可怕吗?那这种病到底离我们多远呢?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名人死于肺结核,比如《呐喊》作者鲁迅等。显而易见,肺结核也是不可忽视的病症,并且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但是,很多人对肺结核都存在认识误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扫清这些误区吧!
肺结核可以说是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人觉得这种疾病只是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中青年、少年和儿童并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对肺结核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忽视了中青年、少年和儿童的防控力度。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发现,在众多肺结核患者中,年龄大的患者占比并不高,而青少年患者才是高发人群,并且青少年患者的死亡率已高达4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肺结核发病几率逐渐下降,已经很少能听到关于肺结核的话题了,而且很多人认为肺结核并不可怕,只要发现、治疗即可,进而导致人们对肺结核的防控意识逐渐消减,认识观念的出现也就导致误判问题发生。比如,我们都知道感冒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咳嗽,所以很多患者在出现咳嗽后,首先将其断定为感冒,并依照治疗感冒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不见效果,就会寻找外界刺激原因,觉得可能是吸烟或过敏所引起的,并不会考虑是否为肺结核发病。而该种错误认识,不但不会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同时还能够导致病情被耽误,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另外,在对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对患者进行多次检验和审核,通过一次检查就对其进行确诊,很可能出现误诊的问题。比如,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PPD皮试,如果PPD皮试的结果为阳性,则患者患有肺结核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就此断定患者一定患有肺结核是不对的,主要是因为PPD皮试结果呈阳性有四种可能:其一,患者曾患有过结核病;其二,患者曾感染过肺结核,但是并没有发病;其三,患者确实为肺结核患者,并已发病;其四,患者曾接种过卡介苗。
最后,我们都知道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觉得肺结核患者一定要隔离,这样才能够阻断病原,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关于肺结核的传染性质,其主要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也就是说,具有传染性的患者会由肺部向外界进行排菌,而在空气介质的作用下,其他人会对菌群进行吸收,这时就可能被传染上。不过,如果患者已经开始接受治疗,那么就表示患者肺部的细菌活力已经达到抑制,传染的特性也会减低,甚至可能消失。因此,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并不需要一定在隔离区域待着;如果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在家接受药物治疗。所以,在提高我们自身防控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对肺结核患者抱有宽容的态度,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以此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
防控肺结核的方式
如果连续咳嗽、咳痰已经超过两周,并且痰中带有血丝,则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则需要听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通常情况下,肺结核在正式治疗后的6-8个月即可痊愈;同时,在进行治疗的期间,需要患者谨遵医嘱,不可自行停止治疗或中断治疗,避免转变为耐药性结核病。关于肺结核的防控方式,主要有三点:
其一,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要严格遵守早确诊、早治疗、早治愈的防控原则。
其二,如果患者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隔离,待其接受治疗后,肺部的细菌活力得到有效抑制时,方可解除隔离,主要是对周围人的一种保护。另外,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该使用纸巾或手帕遮挡口鼻,并且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肺结核患者的房间要做好通风换气处理。
其三,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保护,在婴幼儿出生后要对其接种卡介苗;同时,对于感染结核菌还没有发病的人群,要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