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 41078219860803****
2身份证号:41052619771126****
摘要: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可有效解决传统测绘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精度差问题,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多个角度入手,阐述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并对新技术的实施路径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质量。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范围与内容不断增加,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测绘效果,就必须要实现技术创新,将先进技术运用到测绘中。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测绘新技术被运用到国土资源管理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1 国土资源测绘技术研究
目前在国土资源测绘中,3S技术最为常见,作为GPS、GIS与RS技术的全称,能够形成一体化、功能强大的新型复合测绘技术,在技术应用阶段,GPS、GIS与RS技术能够充分发挥3种技术的优势,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国土资源测绘体系。从现有技术应用经验来看,3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土体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运用。目前3S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相关人员通过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了解当前土地的利用现状,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到动态变更平台上,确保调查结果一致;(2)宅基勘测。通过GPS技术、GIS技术,能够对宅基地进行测量,观察农村居民是否按照批准面积、位置以及使用要求等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查;除此之外,通过GIS技术能够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成果进行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
2 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研究
2.1 早期准备工作
2.1.1 计算面积
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
2.1.2 数据影像
0.5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采用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项目所使用的正射影像图件,本图件由安徽省测绘局统一提供,需要进行修测或补测。
2.1.3 软硬件设备
本次项目中所使用的软件包括:(1)数据库平台(Oracle)1套;(2)管理平台(acgis)1套;(3)县级两区划定电子政务系统1套;(4)粮食功能区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1套;(5)外业调查平台(含平板调查软件1)。
硬件设备包括:(1)GPS-RTK流动站10台以上;(2)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脑平板若干台;(3)绘图仪若干台;(4)打印机若干台;(5)汽车若干辆;(6)其他相关配套设备。
2.2 基本技术路线
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相关条例,各县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并在两区面积控制基础上确定控制面积;按照调研结果以及划定条件,统筹确定区域内不同区域的划分情况,确保区域测绘划分的合理性。
同时,根据我国“两区”规划划定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淮上区的基本情况,利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形成本地区的基本数据线路;在数据调查技术上,确定“两区”范围,并结合实地勘察结果,对划定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记录地区各块耕地等级,形成数据库,编制“两区”划定成果。
2.3 准备工作
2.3.1 现场勘查
本项目中对整个现场区域进行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判定“两区”划定的相关重点内容,并由此作出分析,确保能够统筹安排相关工作,确保项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中要点包括:(1)结合已收集的数据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地区农作物的长势等信息;(2)在勘查期间记录气候的地理与气候特征。
2.3.2 整理资料
在整理资料期间,要保证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现势性分析,选择现势性的数据资料;做好数据格式转换,将纸质资料扫描记录后并纠正;在矢量数据转换中,需将数据转化为GIS通用格式。
2.4 测制图件
2.4.1 制作工作底图
针对已经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在叠加土地承包使用权结果、高保护农田等基础上,将各类资料整合在一起,并确定核查重点区域的边界,对“两区”以及相应片块地形成预编码,获得电子工作底图,并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获得表格。
2.4.2 室内勾绘
室内勾绘期间的重点内容包括:(1)根据永久基本农田确定“两区”的边界划分的基础数据,在测绘期间通过将相关数据叠加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上,完成对区域内边界的室内预划;(2)将“两区”片预划边界叠加到最新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逐块开展室内预划;(3)按照“两区”的边界划分以及室内预测结果,在结合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将已经发生变化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未被划为农户承包地的农村集体土地,以及预划时未划入“两区”片(块)边界的集中连片耕地作为实地核查的重点区域,并在图上进行标注。
2.4.3 预编码
本项目中,按照“两区”片的编码规则,以及对“两区”规划数字化工作底图上功能以及保护区域内的不同片所赋予的预编码进行处理。
在“两区”编码规则中,代码结构采用了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划分代码以及“两区”类别代码,共同组建了一个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结构。在“两区”代码结构中,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位数9位,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两区”类别代码位数1位,表示“两区”类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顺序码位数3位,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内粮食生产功能区或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数量。
在编码方法的选择上,依照“两区”代码结构,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代码需要按照GB/T2260的相关规定执行;在类别代码区分期间,代码分别用“0”与“1”表示。在赋码规则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两区”的代码结构,遵照GB/T2260规定进行划分,在两个代码中,“1”表示重要农作物生产的保护区、“0”代表粮食生产功能区。在编制“两区”的编码之后,应该保证编码的稳定,不能随意调整编码的外在属性。
2.4.4 编制图件
按照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别落实“两区”的地块与片块情况,这样工作人员在加上编号之后,可以生成淮上区的空间分布图,在标注信息之后,能够获得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田间道路、土地流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其中的重点技术包括:
(1)图形矢量化处理。图像处理过程中,采用正射影像图、基本农田图等数据,对不同功能区进行界定,并划分矢量化边界区。期间可以调查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线状地物情况,确定边界线;(2)偏快生成与属性上图。在对图像做矢量化处理之后,粮食生产区域界限得以明确,此时在确保拓扑检查无误的情况下,构建面状文件。期间可按照规范创建关键属性字段,其中的关键数据包括行政区代码、面积、建设项目等,并将其作为绘制的重要内容。
2.5 数据建库
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中,数据库建设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将对测绘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设置数据库参数之后,掌握数据库的结构后,记录数据集中的数据字典、逻辑机构等;在“两区”数据库设置中,需要构建数据图层,记录表单的数据,其中设置的图层参数包括空间参考数据等。
在数据入库阶段,工作人员根据农业部下发的统一文件进行处理,下级部门对矢量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等进行检查,并导入本级数据中。
最后针对数据库内容,要基本包含“两区”划定的详细资料,并完成各类数据处置,最终分析其中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非空间信息数据等。
3 结语
本文所介绍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高新技术,在技术内容以及应用形式上进行了突破,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需求,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数据处理过程得到完善,工作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以皎.测绘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思考实践[J].科技风,2018(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