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前写作”教学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作文“前写作”教学探微

李雯宇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摘 要:“前写作”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教师根据作文命题,以及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写作技巧的解释,从情境、思维发展、课外材料的积累、生活感悟几个方面入手,或者制造特定的写作描写对象供学生观察描写。通过这样的“前写作”阶段教学,使学生在下笔写作的时候,明白写什么,要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入手写。

关键词:作文;前写作;教学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课程上占着重要比例的作文教学受到师生以及广大语文教学法研究者们的青睐。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写作理论知识以及写作理论知识对学生写作指导意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就整个写作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对每个写作教学过程的具体教学方法仍未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这个大的写作教学研究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学生作文“前写作”阶段教师该如何教学。将从写作技法专题教学、命题情境设置、写作思维拓展、教师下水、感悟生活、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六个方面对“前写作”教学进行探讨。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表现形式,是语言综合能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与听、说、读、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研究备受人们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阶段性认识,特别是写作前阶段思维方式的建构,对文章写作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后续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写作技法的认识一知半解,大脑里只有零碎的片段。由于没有专门关于作文教学的课程安排,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知不全面。因此,作文教学课堂应该开展写作技法的专题学习,使学生对于写作技法有清晰的认识。

一、写作技法的专题课

“写作技巧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手段”。写作技法的指导,在课堂上必须通过专题学习,使学生学习写作技法并学以致用,懂得理论,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着眼于写作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且框架结构完整。把写作技法分为立意、谋篇、选材、构思、表达、修改六个板块”[2]。基于这样的分类,设置专题学习,分板块介绍写作技法的内容,并设置相应的训练模块。如何立意则是“前写作”阶段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二、情境创设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入写作过程的前阶段,在命题范围内创设出与命题相适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写作情绪与表达动机,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而说”,“我因什么而说”,并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命题创设出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写出体验后的感想。

(一)情境再现

当一个作文命题中有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而达到写作的命题形式,就可以使用情境再现的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命题中涉及的情境,从而得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便开始继续下一步的写作。

(二)情境描摹

描摹情境、付诸成文。“描摹是以形象具体的语言,精微细致的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后续作文其实是对文题的理解和创设的过程。通过情境创设,同时也是对情境的一个延伸。学生在描摹客观事物时要做到语言生动,栩栩如生。情境的表达需要多种多样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议论、叙述、叙事,这些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学生扮演角色

“‘角色’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或戏剧、电影、电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在同学面前是管理者,在老师面前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朋友面前是沟通协调交流者,在兄弟姐妹面前是榜样。所以没有人只是一个角色,但在这一套角色里,他必须满足各种社会角色的期望,完成各种角色的任务。

三、思维拓展

在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观察事物感觉迟钝,对再现形象认识模糊、粗糙。二是不会对再现形象进行加工、润色。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脑中已经对相关的作文素材再现,言之有物却又言之无味。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拓展学生思维,解决学生的作文资料匮乏问题,并且在现有资料面前进行创新,使得文章落笔成文时文字有情有味,人物形象感情饱满,有血有肉,也是作文“前写作”教学中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教师“下水作文”

“教师下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很大程度上,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构思是有区别的。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也会从“下水作文”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作文教学。教师进行下水作文对于教师、学生、作文三个方面都有其指导意义。如果教师自己都是写作的门外汉,没有尝过写作的甘苦,怎么能教授学生写作。

五、感悟生活

好的作文素材就是一篇优秀作文的“源头”。我们可以直接从生活阅历中得到,不仅真实还真切。教师可以举办“主题生活会”,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素材。“两记”的严格训练容易使学生养成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自我的内心情感进行认真观察、思考和体悟的习惯,可以从生活细节中得到有意义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首先就要丰富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新课标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言积累是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有效帮手。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古今中外名著、百科全书,只要孩子喜欢阅读,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行。阅读后要做好相应的摘抄积累。

六、使观察具有目的性

“观察两字,其中“观”即为看;其中“察”,却有体察之意。即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尖品尝以及用手指进行触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意识的,教师应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通过启动种种感官,去摄取事物中储存各种有特征有表现力的表象,形成自己的写作题材。而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便适合观察。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以文章命题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作文“前写作”教学,使学生正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激起学生写作愿望,激发学生写作情绪,并通过特定的创新训练,触发学生的思维亮点,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写作契机,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后续的作文写作,并根据学生的作文文本质量,作文成绩分析作文“前写作”教学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力。调查显示,教师在自己下笔写作前的指导教学在对改善学生写作效果上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0.

[2]徐新民.写作学指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32-246.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4-178.

[4]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21.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6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