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开出一朵小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开出一朵小花

李玉荣

山东省济南市燕柳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要: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培养好习惯对教育而言是头等大事。在学生已有习惯与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养成更多好的习惯那?在自己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自己的有效做法进行了如下归纳。

关键词:好习惯;基本理论;培养策略

一、“好习惯养成”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1.教育之根本

好习惯,益终生,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都说过类似的观点:

*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21天效应: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养成的一种自觉,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心理学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

  1. 学生特点: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所谓“最佳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若能给予恰当的引导,好习惯就会迅速发展,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好习惯养成活动注重系统性

1. 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播种好习惯,启航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启动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2.第一期“好习惯,我播种,21天来行动”四人小组活动,拉开了好习惯养成序幕!四人结伴,小组监督,定时完成。

3. “好习惯对对碰,我和爸妈来行动”。邀请爸妈加入到好习惯养成行列,坚持好习惯让全家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幸福.

4.第三轮是 “好习惯,助进步,老师伴我来行动” ,学生们则在老师的陪伴下,互相督促扶持,共同进步成长。

5.考验同学们毅力的第四轮活动“好习惯我能行,自立自律来行动”,让全体同学在独立,自律中以改变学习习惯来迎接期末检测。

四期活动,四个月,同学们把好习惯目标分解到了一个月,一个月的习惯养成实践中,好习惯在每个月不同的的侧重中,有条不紊地推进和深入,一学期来一以贯之,成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活动的监督者由小组四人,变为父母两人,老师一人,最后是自己独立坚持,既遵循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筑造了合适的阶梯。

好习惯养成活动注重自主性

1.“好习惯计划”的自我制定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接着学生梳理达成目标的具体行动内容,最后把目标置于醒目位置,天天提醒自己。

四期活动,同学们在自己的同伴,父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从“文明礼仪”等这四个方面制定目标细则。学生的目标内容涉及到了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可操作,而且这些目标都是学生针对自己不足,量身定制的努力方向。例如:第四期活动进行时,正值期末,学生都针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制定了目标:有促进知识学习的:像:做题;整理错题本,有态度方面的: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 有方法方面的:善于总结考试得失等。

2.“好习惯养成行动”的自我修炼

目标制定后,最关键,最难的就是——坚持做!自我修炼最重要。 

例如:张子阳同学的好习惯项目:英语趣配音,在二十一天 好习惯打卡期间,有一次我都洗漱完快睡觉了,妈妈提醒我有配音没有坚持,说要不就明天做,我想着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半途而废,就坚持把配音做完再去睡觉。只要有时间,我就会配很难的配音,有时配一个音需要十几分钟,现在我已经完成了二百四十多个配音。

其实,每个班里的同学都有相同的体验与感受,我透过学生实践体验的文字,似乎可以窥见到学生们的退缩,忍耐,坚持,毅力,整个过程充满自我提醒,自我要求,自我提高。

.好习惯养成活动注重实践性

1.实践中——防微杜渐,强化训练

防微杜渐——防止不良习惯的出现。

古希腊诡辩者欧布里德提出“秃头论证”理论:一个人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经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头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微不足道,在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就会影响并决定事物的性质。

例如:徐梓潼同学的好习惯目标是不迟到。上课迟到本来是小事,但是可能因为迟到就会听不懂这节课老师讲的第一个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又是学习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基础,因而整节课没学会。 因为这节课没学会,以后的内容就学不进去,因为学不进去,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最初一次坏习惯引发的不良后果,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不良行为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帮扶教育。从而让学生即时调整,做出改变。后来的徐梓潼,每天都能按时到校,甚至能在自己干值日的时候,来得最早,直到这个学期结束,她都没有再迟到过。

强化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与“秃头论证”相对应的是“谷堆论证”: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不能;但一直坚持下去呢?这个理论与“秃头论证”一样,都说明事物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启示我们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每期活动前,学校都会利用升旗仪式或班会进行每期活动动员,上一期的活动总结和表彰工作。营造氛围,激励坚持。班级里不断树立榜样,促进坚持的持久度。

我们班一位同学,一个单元的词语卷,他正常情况下会错4,5十个,“每天练习写20个词语”是他从第二期开始连续三期的好习惯目标。大家看,这是期末复习期间,他的词卷,错字基本都在三个以内,有时还会全对。瞧,这是他期末的考试卷,词语全对!习惯的反复和强化让学生收获了好成绩,更收获了自信。

2.实践中——自我督促 落实强化

为了促进好习惯的落实,学生每天填涂“好习惯记录表”的小标志,记录自己的坚持情况,有的同学还用拍照,录视频打卡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见证和督促自己。

班级群内打卡,老师,家长发朋友圈进行打卡,班级“好习惯”相册;每个班级都制定了自己班的相应措施,促进好习惯的强化落实。

3.实践中——相约定目标 携手摘硕果

与伙伴,父母,老师相约定目标,组建习惯养成的助力团队,以“优”带“后”,互帮互学,增强伙伴情感和合作动力。

伙伴助力中,辛欣然说:我们四人小组分成了两个小分组:运动组,学习组。学习组是晚上写完作业后,凑在一个人家中,一个读书,一个写习题。运动组的同学是每天早上一起晨练,我们四人互相鼓励,一起坚持了21天。

四人小组团队既是彼此的实践示范,也是彼此的督查,团队的及时反馈,更成为老师掌握活动情况的信息库,为好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得更好提供了保障。

家长助力: 这是李俊宪一家的好习惯目标,妈妈的目标是不发脾气,爸爸的目标是不看手机,开始时爸爸妈妈都遇到了不能克制的问题,妈妈的口头禅变成了”你等着,等过了这二十一天,我再算账”而事实是: 21天后妈妈发火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三人在相互的监督,鼓励中,最终达到了目标。

在家长助力“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情景:一名名学生在悄然改变,一位位家长努力坚持,一个个家庭更加温馨,好习惯已经成为家庭快乐的源泉。不管父母坚持21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建立,坏习惯的改变,都会伴随曲折,充满艰辛,要想养成好习惯就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克制和付出,要有舍弃,要忍耐和坚持。当然父母助力的过程中他们也一起收获了健康,收获了知识,更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系统性的“好习惯养成活动”,让学生在同伴,父母,老师的陪伴下,在自主与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成就自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能让每一天开出一朵小花,日积月累、年年岁岁,我们就能开垦出一片花园。就像小小的薰衣草,一朵的时候并不起眼,但是当浩如烟海的薰衣草聚在一起,就是一个紫色的梦,为了成就更好的学生,我们将继续向着明亮那方,微笑前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