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幼儿园
【摘要】:教师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需要具备灵敏的观察力,以便准确获取孩子的信息,从而抓住合适的教育机会。注重幼儿的每一时刻,跟随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去开拓更广泛的空间,发掘幼儿更深的潜力。最终达到引领幼儿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幼儿;引领;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有更加严格的标准。
案例 ——好朋友信箱
一天中午,管理后勤的阿姨送了一份公积金对账单给我。这时,几个快速吃完饭的孩子好奇的围了过来。“老师,你的信。”孩子们都围在我身旁等我打开这封信,我轻声告诉她们,这是我“私人”的信,是我的秘密。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并没有难过,而是小声议论起了“信”。大家都好奇是谁写给我的?她们会不会也能收到信呢?在听到孩子们的议论后,我想带领孩子们一同学习“信”的悠久历史,从而更广泛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认知篇
(一)信的由来
信,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我并未直接告诉孩子们结果,而是与他们一起查阅资料。经过了解得知: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史。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书信,甚至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但那时候不叫信,而是有其他称呼,具体根据载体而定。(如:写在竹片上的信——简;写在小竹片上的信——笺;写在木板上的信——牍;写在白丝绸上的信——素。)孩子们在查阅的过程中学会了对未知事物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在查阅资料得出结果后,孩子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查阅资料,就不会知道信原来有那么多的故事,现在我知道了,还想回去考考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夸奖我的。”
《指南 • 语言领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在发现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最好的做法是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而不是教育性告知。因为在查阅的过程中,他会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带领孩子感受书籍的力量,享受解决问题的愉悦过程。正是这样一个适当的教育契机,让我和孩子们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二)信的传递
在简单查阅资料后,孩子们又迫不及待的提出了新一轮问题。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写了信是怎样送到别人手中的呢?我知道现在是送到邮局寄出,那古时候人们怎么办呢?结合教育可知,孩子是通过眼前话题引发的思考。孩子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古时的信息传递产生好奇,经过合作讨论孩子们了解到:古时候并没有高效率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电话等通讯工具,那人们是采用哪种方式传递信息的呢?
通过本次活动探讨,孩子们了解到古人有很多信息传递的方法。如:飞鸽传书、点燃烽火台、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同时结合我们眼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孩子们能够清楚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二 、起航篇
(一) 一封信
孩子们对信有了基础的了解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对写信的期待。班上很快掀起了写信的热潮。
(二) 初识邮票
在《各种各样的邮票》课程活动中,我们将把幼儿分成几组,带领孩子一起赏析邮票,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能在感受邮票的多样性同时,提升自己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孩子们自行发现邮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根据自己爱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邮票。最后再进行分享。
午饭时,我和隔壁的杨老师聊了聊今天的活动。我很开心的与她分享我们班今天设计的邮票。整体来说是很好的,从中可以发现部分孩子是真的很有主意的,就如同学生告诉我她邮票上的花边很漂亮一样。其实那是因为我正好有一把花边剪刀,她所做出的花边就是由我提供的,搭配上孩子自己画的图案,还真的很和谐。以他们的模式来看,这的确是完美的。杨老师笑着问我说:“你知道为什么邮票上有锯齿吗?”“我不知道。”杨老师认真的给我解释一番后。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邮票上有锯齿吗?”显然,孩子们不知道,所以我告诉孩子们“邮票上有锯齿”的秘密后,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开始参与讨论。在设计邮票过程中,我们总是以儿童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构思和创作,充分创造有力条件和教育机会。
(三)我来写信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策划了写信活动,主题是《给爸爸妈妈一封信》 ,并制定出以下要求:
1、让孩子们对写信的规则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后,并通过绘画的方式给父母写一封信。
2、让孩子们细致的观察信封,知道信封上的格式:收件人的姓名、发件人的姓名、地址以及邮票位置。
3、信件正文的基本结构:开头(称呼、问候)、中间和结尾(作者姓名、写作日期)。
4、告知孩子们信的属性。信属于私人物品,不要打开他人信件,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5、组织孩子们写信给父母,让父母猜猜孩子在信中表达的内容。
幼儿信件主要采用绘画为主,穿插文字为辅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激发幼儿情感表达。
三 、 好朋友信箱
就目前班里的写信热潮,父母也开始回应孩子们。于是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每星期五打开邮箱取信。每当孩子们收到回信时,他们都会非常兴奋,然后他们就会再写信。虽然有很多字不会写,但他们会用图片来传达,或者向老师求助,问我们怎么写“××”这个词?表达出想学它的兴趣。在这一“书信”交流过程中,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为他们的信封和邮票都是自己设计的,所以常与同龄人交流与分享,让孩子们学会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儿童的语言技能是在交流和使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实现幼儿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的目标,我们应竭力为其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多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龄人交流。
四 、结语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引领幼儿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伴随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探寻,摸索,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前进。
参考文献:
[1]曾凤.浅谈幼小衔接中"学习故事"对家长的指引策略[J].魅力中国,2019,(44):346.
[2]任海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教"与"思"[J].教育,2016,(43):20.
[3]王艳平.抓住个性教育契机还孩子生命的本真[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145-145,164.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7.119.
[4]李慕萍.以“中国梦”引导作用为契机,引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39-39.
[5]董剑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情况调查与思考——以上海市SJ区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8):59-62.
[6]王京.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