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325000
摘要: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活动导学”的新型课堂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置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实施“五化”教学策略,构建高阶思维的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活动导学 新型课堂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活动导学”新型课堂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主线,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实施“活动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地理教育目的看,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变为“能力型”“综合型”人才;从课堂教学来看,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重视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 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社会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地理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因此,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
二、基于核心素养“活动导学”新型课堂的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动导学”新型课堂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同伴交流、提出问题→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得出结论、巩固发展”等五个环节去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发展地理实践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它在遵循课堂教学的逻辑特征的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读文本,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经教师整理归类,以这些共性问题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对活动进行有效设计,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师生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澄清模糊认识,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成功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如右图所示。
三、基于核心素养“活动导学”新型课堂教学的思考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活动导学”新型课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以下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活动导学”新型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既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是检测课堂效率的标准。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状况,教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教学个性,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都要围绕着学习目标开展,不要偏离目标,以免降低课堂效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素养习得为本。
2.组建学习团队,促进有效合作学习
组建4—6人的稳定的学习团队,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等任务,在自主学习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合作,可以解决70﹪左右的问题,教师是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要害,明晰事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为了确保小组交流中的积极互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相关交往技能的训练。
3.优选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和谐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活动导学”新型课堂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对于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该教学方式无论是教还是学、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选择,大多数学生表示乐于接受该模式进行学习,并且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地理课堂才充满生机活力。
教师定位准确,关注学生学习成效
基于核心素养“活动导学”的新型课堂与以往的课堂不同,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而教师是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辅导者等多种角色的扮演者。课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后,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因此,该模式的价值不只是局限于操作层面,因为它还蕴含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1] 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
[2] 吴文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4
[3] 凌建青.小组建设: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石[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4] 徐丹青. 高中化学“二阶六步”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教学月刊.2012.10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