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 DVT形成中的作用

姜宁宁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中医医院 山东烟台 2657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作用。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处理手段: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7天时,中医组患肢端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下肢肿胀程度缓解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中医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显著要低于常规组的18.4%(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手段,能缓解患肢疼痛、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有减少下肢DVT形成之效。

【关键词】中医护理;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固定治疗,也是术后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群体。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术后制动、血液高凝等都是DVT的高危诱发因素[1]。为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预后、促进良好康复,我院采取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将效果以实验数据展现为下文。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38例,男、女组成比例是25:13,年龄最高是87岁、最小是61岁,年龄平均69.2±5.3岁,手术类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4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15例、髋关节置换术9例。常规组患者38例,男、女组成比例是23:15,年龄最高是87岁、最小是62岁,年龄平均69.7±5.5岁,手术类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3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15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两组间差异性较小(P>0.05)。

1.2方法

术后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心理疏导、常规功能锻炼、针对并发症的护理等。另外中医组采取中医护理方法:①手法按摩:选足三里、患侧小腿进行中医按摩,从小腿跟腱开始,由远心端朝着近心端,对比目鱼肌、小腿腓肠肌做按压,时间10~15min、每天3次;双侧足三里以揉法进行按摩,时间1~3min。②情志护理:安慰、疏导患者,告知其规范治疗、坚持康复训练能够获得的良好预后,以防患者由于担心治疗效果、预后等胡思乱想,发生气机紊乱,造成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明确告知其情志不佳会对预后造成的影响,使患者能以积极心态配合临床工作;采用音乐疗法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疏肝泄气。③饮食辩证:由于手术创伤,血溢于脉外,瘀血停滞,继而诱发下肢疼痛,中医提出应予以活血祛瘀,食用木耳、三七瘦肉汤、金针菇蒸瘦肉等适合患者的食物;气血亏虚者建议食用红枣煲鸡汤等食物;叮嘱缓和多饮水,以防血液浓缩;同时倾向于摄入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水果与蔬菜,稀释血液。④中医指导:以“导引”、“吐纳”之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叮嘱患者日常起居饮食、做好保暖防冻的的工作,避免受凉;鞋袜宜穿大一些,保证舒适,鞋带放宽松;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以防由于便秘增强腹内压,影响到下肢静脉回流;禁烟,避免尼古丁刺激而造成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1.3护理指标

观察患者患肢端疼痛、肿胀情况。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0~10分依次表示从无痛到剧烈疼痛[2];下肢肿胀程度则以膝关节、膝关节下方5cm、10cm作为测量点,使用软尺测量,计算平均值(正常数值范围依据是30~35cm)。通过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判断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数值统计

数据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指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5f9f6b413af20_html_97c2ca9b811788cb.gif ±s)表示计量指标,分别采用卡方(x2)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P<0.05表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端疼痛、肿胀程度

术后3天时比较,两组间患肢端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程度尚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时,中医组患肢端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下肢肿胀程度缓解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端疼痛、肿胀程度(5f9f6b413af20_html_97c2ca9b811788cb.gif ±s)

分组

VAS评分(分)

下肢肿胀程度(cm)


术后3天

术后7天

术后3天

术后7天

中医组

5.5±0.6

2.1±0.3

42.6±3.1

34.5±2.1

常规组

5.6±0.7

3.6±0.4

43.2±3.3

38.9±2.3

t

0.485

13.416

0.593

6.318

P

>0.05

<0.05

>0.05

<0.05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中医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显著要低于常规组的18.4%(P<0.05),表2:

表2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分组

病例

发生率

中医组

38

1(2.6)

常规组

38

7(18.4)

X2


5.029

P


<0.05

3讨论

中医理论提出:DVT的发生时由于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淤血阻塞造成,属气滞血瘀之证,因此治疗着手点应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我院自采取中医护理方法以来,对改善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数据亦表明:中医组患肢端疼痛、下肢肿胀程度缓解较常规组更明显,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在采取的中医护理措施当中,以中医按摩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方法预防小腿DVT发生,促进静脉血液向心回流,有利于改善下肢淤血状态;足三里为强身保健穴,与运动有关病症按此穴有加强疗效之效;再通过辩证饮食、情志护理、中医指导等多方面内容干预,更体现出中医的“治未病”、“辨证施护”理念,体现出整体预防观念[3]

从而可见,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手段,能缓解患肢疼痛、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有减少下肢DVT形成之效。

参考文献

[1]侯艳梅.中医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108.

[2]罗幸萍,侯文敏,罗静兰.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113-114,118.

[3]尹丹,王艳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39(3):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