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 绍兴市 312069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于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应用中的有效性分析。方法:共纳入1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指标,模拟双色球数列分布均分病例,69例行常规运动康复,69例行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对2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指标分析,表一致性差异,护理后,2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升,中西医组指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于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护理中采用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方案,利于其功能转归。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其临床诱发因素较多,经临床学者多年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与多种心内科疾病进展相关,并且受环境受患者精神状况影响,诱导的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持续降低,严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对临床治疗要求较高,若没有及时有效控制疾病,极易导致死亡等危重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较为危重,疾病进展较快,病情较为复杂,疾病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于疾病治疗期间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指导,确保患者预后转归良好[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1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指标,纳入周期为2017年3月3日至今,模拟双色球数列分布均分病例,69例一组,男女占比均衡,年龄51-80岁(61.03±0.81)岁;69例一组,男女占比均衡,年龄46-83岁(60.96±0.85)岁;对2组心力衰竭基线资料行数据分析(P>0.05)。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运动康复,采用心内科护理规章开展服务;中西医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方案;(1)中医护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考虑慢性心力衰竭多为老年患者,担忧疾病治疗费用,受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老年患者于治疗期间极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需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开展有效的情志护理干预,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可采用共情疗法的方式,鼓励患者参与社会组织活动,鼓励患者参与病友协会,借助共情疗法改善患者内心不良情绪;饮食搭配,考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异常,患者机体状况处于高凝状况,极易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需依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状况、治疗需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采用中医辨证的方式,依据患者不同症候开展不同的饮食指导,以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起到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的作用;开展中医康复治疗,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有效的中医康复治疗,借助中医特色康复疗法,例如推拿按摩、针刺、艾灸、刺络拔罐等方式,助机体正阳,激发扶正祛邪的作用效果,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机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2];(2)西医护理:借助优质护理理念,开展有效的对症护理干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有效的专科指导,指导患者护理体位,并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于体位更换期间,帮助患者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多给予患者饮水,稀释痰液,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针对合并呼吸困难患者,辅以吸氧等干预,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缺氧情况,帮助减轻心脏负荷;开展有效的环境管理,对外界环境进行有效的舒适化管理,为患者诊治提供一个舒适室内环境;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避免因患者因素导致药物使用错误情况的发生;开展延续护理指导,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延续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属监管机制监管能力,以便于患者居家接受护理服务[3]。
1.3评价标准
分别于护理前后测定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将0.05设为统计学P值预测值。
结果
护理开展前后患者功能恢复分析
护理前对2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指标分析,表一致性差异,护理后,2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升,中西医组指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开展前后患者功能恢复分析 [ ±s/n=69]
组别 | 时间 | 6分钟步行距离(m) | LVEF(%) |
中西医组 | 护理前 | 254.23±35.62 | 31.02±1.68 |
| 护理后 | 429.63±51.02* | 52.54±3.41* |
常规组 | 护理前 | 256.68±34.96 | 31.52±1.71 |
| 护理后 | 372.62±46.51 | 43.02±2.95 |
注:与常规组护理后行比对分析,*P<0.05。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较为复杂,临床医学发展当前阶段,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无特效药物治疗,疾病呈终身进展性,病情较长,需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延长患者预计生命时长[4]。临床学者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呈现个体依赖性,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无法满足慢性心力衰竭多维度护理需求,开展有效的护理方案具有重要课题研究价值。随着我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护理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大的比重,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方案被确立起来,成为临床护理学发展前景;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特异性表现,开展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方案,可有效满足患者多维度护理需求,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规避不良情绪对疾病进程的影响,并开展有效的对症护理及延续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5]。
综上,于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护理中采用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方案,利于其功能转归。
参考文献:
[1]杨丽.优质护理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42,144.
[2]李英,庄跃.中西医结合护理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3):175.
[3]刘厚利,杨华,王晓艮, 等.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30-32,39.
[4]刘力平,张晓彤.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6):190-191,193.
[5]黄玉兰,宋伟,李芳.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提高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疗效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