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1

下肢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陈洁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下肢骨折,是一项常见的骨折情况。当患者发生了下肢骨折后,除了及时的治疗与复位,康复治疗对于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康复治疗不正确或康复治疗不全面,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后遗症,影响术后生活。那么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应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呢?本文将向你进行详细介绍。

康复治疗如何进行?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切开复位加上内部固定。而康复治疗是仅仅在术后使用的方式吗?并不是这样的,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应该在术前就有一些准备。

  1. 术前指导:在手术前,医生以及护士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四方面肌肉的运动,这是为了术后的康复治疗进行相应的提前准备。这四方面的肌肉主要有: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趾背伸肌。除了这四方面的肌肉之外,身为医生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关节以及脚趾关节的主动运动,这是为了能够让患者在术后使用拐杖,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拄拐行走将会轻松一些。

  2. 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术后的康复训练来说,患者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康复训练,根据术后时间长短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

  1. 5fa0eab398984_html_48814286d54f4931.png
    术结束第一周内:在手术当天,医护人员应当保护患者的下肢关节,将患者的伤患腿部抬高,抬高的角度则是以15°到30°之间为最佳。在手术结束的第二天,应当引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搜索联系,每天训练四次为最佳,每次时长应该限制在两分钟到三分钟之间。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三天,患者已经可以进行相应的伤患腿部的踝关节运动,运动尺度不能太大,主要限制为:伸展、脚趾弯曲、踝关节的转动等等。和第二天的股四头肌训练时间一样,应该保持在两分钟时长,每天训练四次。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三天到第七天之间,医护人员可以使用骨折治疗仪对患者的伤患腿部进行治疗,每天两次,每次时长三十分钟。在这项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重视患者的感受,以患者的感受为基准,而不是额定时长。这种治疗方法的意义在于,通过电流的作用来促进患者伤患腿部的血液流通,从而帮助伤口实现愈合。

  2. 手术结束第二周内:在第二周内,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帮助引导患者进行手术关节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应该是无痛的,如果患者觉得有些疼痛,就应该停止运动。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托住患者的脚踝关节,患者进行相应发力,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实现相应的运动。运动时间长度控制在两分钟以内,每天进行两次运动。

  3. 手术结束第三周内:在这一周内,主要的康复手段在于帮助患者进行伤患关节的活动。患者平躺在床上,以自身的臀部为主要支撑点,在没有医护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活动。在不引发自身疼痛的情况下进行活动,防治对患者关节造成相应伤害。在逐渐的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以降低使用手扶托的频率。

  4. 手术结束第四周内:在这一周内,将原本的直腿抬高运动从肋骨下部发力转向为腿部发力。患者可以采用侧躺的方式,将伤患腿部放在身体上方,将踝关节呈90°的状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下半身的收敛动作以及伸展运动。

  5. 手术结束第五周与第六周内:这两周的康复内容主要是训练患者的行走能力。让患者站立,将重心从健康肢体一侧转移到伤患肢体一侧,一直到重心完全转移。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患者可以使用拐杖进行行走。尽可能的自行完成简单的腿部动作,这其中包括:穿袜子、穿鞋子等等。而在床上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患者坐在床边,将双膝形成九十度弯曲,在脚踝上进行一千克的负重。而后患者将小腿进行上抬,每天两次到四次为最佳,每次时间长度应该控制在五到十分钟。

  6. 出院标准:在康复训练的治疗下,患者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进行刚出院回家疗养。在当前的治疗过程中,针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出院标准是:从拄拐行走逐渐能够脱离拐杖,从脱离拐杖行走平面到能够在轻微斜面上行走。对于一些生活中需要弯曲膝关节以及腿部发力的动作能够做到独立完成,这其中包括:穿鞋子、穿袜子、穿裤子等等。患者可以通过楼梯扶手进行上下楼梯,脱离拐杖进行自我行走,这些都是下肢骨折患者出院的标准。

康复训练的作用在于帮助患者进行伤患肢体的功能重建,而最终目标则是让伤患肢体能够恢复到原本健康肢体的程度。这项医疗工作非常重要,康复训练成果关乎到患者的后半生,而对于回归社会说,健全的肢体机能也是必须要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的家属,都需要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相应的了解。只有通过健康、良好、完整的康复训练,才能帮助患者实现最终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完整的机体功能,将骨折带来的影响消除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