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护理中的应用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人工智能在护理中的应用展望

沈栏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科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护理领域各方面的研究,针对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延伸护理等子领域分别阐述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护理;护理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迫切地希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理论和技术上的日益成熟,使得更多的人能从一些机械烦琐的事情中解放出来做更为重要的事。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依赖。如今人工智能技术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有人提出对于人工智能在护理方面的应用中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护士的疑问。虽然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智力给出反应,但它仅限于有条件思维,对于无条件思维及在情感上、在逻辑思维的灵活性上与人类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护士达到照护病人基本生活的目的,但如果长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缺少护患沟通,不利于对病人的感情传递及心理关怀,还有可能造成病人缺乏社会参与,与现实社会脱节,觉得自己被孤立,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使病人出现自卑抑郁等情绪。

2.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虽日益成熟,但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存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隐形风险,采集后的数据存储、分析、使用,数据应该保存多久,谁拥有可以访问的权利,这些都是面对隐私方面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也体现在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够接受人工智能技术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所提供的服务会暗示病人某种身体功能障碍或机能丧失,不能完全做到维护每位病人的尊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造成照顾者的角色弱化,降低其社会责任感不利于社会和谐。

3.法律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所产生的数据类型不仅有文字资料还包括视频和音频资料,然而目前尚缺乏保护病人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法律体系。法律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对病人的隐私进行保密,但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独立意识,其法律地位也尚不明确,当人工智替代人类为病人服务造成错误诊断或错误操作时,是医疗机构或是医务人员应该对造成错误承担法律责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投入临床护理的应用中,还有很多的法律问题,比如是否侵犯病人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主选择权等,都有待思考和解决。

二、人工智能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国外人工智能对临床护理和居家护理方面都有助益。国内人工智能应用于护理领域的研究较国外起步晚,多数处于试验和研发阶段,但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护理需求。人工智能在护理操作革新、疾病预测、护理决策、运动康复和生活照护等方面作用显著。

1.静脉治疗过程优化。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手动变更输液速度,但患者随时可能因液体输入量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自动流体管理系统,可通过机器学习患者对液体流量的持续反应,随时调整滴速以稳定病情。陆军军医大学研制的便携式智能化输液设备,提高了在野战及灾难环境中实施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静脉化疗药物一般由护理人员配置,存在难以避免的职业暴露,是难以克服的世界难题。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智能静脉配药机器人正式进入上海仁济医院投入使用。整个操作在封闭独立的环境下进行,护理人员无需和药品接触即可完成配制,可追溯性强,精准高效,很多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我国在智能静脉治疗方面虽然起

步较西方晚,但在避免职业暴露方面成果突出,其他方面也在不断优化,逐步形成综合智能静脉治疗系统。

2.巡视导诊革新。病房巡视是临床护理中另一项重要操作,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但由于工作强度过大等原因,护理人员很难做到按时巡视。目前已有病房巡视机器人代替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但医院环境复杂,巡视受到诸多阻碍。山东大学设计实现了一种智能避障方法,机器捕捉到障碍物信息后形成相应避障决策,更利于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的医院环境中代替护理人员巡视。导诊护理人员每天要

解答大量患者重复性的问题,耗时耗力。人工智能导诊机器人基于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与患者对话后收集问题,形成更深层次的有效决策,给予患者帮助。智能机器人可将护理人员从繁重、重复性的简单技术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使传统护理模式焕然一新。不仅是病房巡视和导诊方面,吕毅等研发的智能吸痰机器人,预示着智能护理机器人将辅助护理人员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3.病情变化。预测重症监护室中大部分机械通气的患者常会出现“人机对抗”问题,它可以基于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数据辨识出不同类型的人机对抗,并将信号发送给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后减轻患者痛苦和焦虑。病情变化瞬息万变,由于护患比例失调,护理人员往往根据监护仪发出的警报采取护理措施。但也有研究指出,监护仪发出的大部分警报不准确,会削弱护理人员对潜在危险警报的警惕性。美国莫特儿童医院试用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见性监测系统,收集患儿数据后生成的风险指数在心跳骤停前5h显著增加。此外,将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远

程监测系统,可有效预测居家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研究显示,根据居家哮喘患者提交的每日自我报告,远程监测系统预测哮喘发作的准确性为80%。对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远程呼吸音记录的研究显示,远程监测系统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预测提前到发病前4d。有研究指出,移动医疗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远程监测与病情报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医护人员智能管理出院患者。人工智能预测系统能及早识别病情变化征象,在病情恶化之前提醒护理人员紧急转移到更高级别的护理,应用潜力巨大。但由于技术原因,此类预测系统大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其应用效果需要更多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4.护理决策辅助。护理决策指护理人员基于自身知识积累、经验和本能,对一个护理病例从生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后确定护理问题和护理实践的过程。护理决策是护理工作中最复杂的部分,大多数护理人员在决策时都会承受很大压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护理决策系统应运而生。某医院针对54份护理病例的研究显示,护理决策系统提出的护理诊断与资深护理人员审阅后得出的诊断结果吻合比例高达87%,护理诊断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决策时间明显缩短。该系统能有效地导出相似症状护理诊断的判别准则,辅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诊断,提高护理人员决策准确度。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护理决策系统的研发初衷是辅助决策而非代替决策,不同地区的在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诸多因素后完成护理决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健康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计算机专家等跨领域协作,不断研发出更智能、便捷的应用,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精准的辅助帮助,为患者带来更安全、品质更高的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未来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考[J].电信科学,2017,33(5):1-11.

[2]赵战.我国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15(3):3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