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一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与学生一起成长

张会荣

天门实验高级中学 邮编 431700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如是说。人们也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的蜡炬,是吐丝的春蚕,是航行茫茫大海的灯塔,是化泥护花的落红。是的,我还认为教师在育人的时候也在育己,在摇动推动召唤学生的时候,也同样收获到了来自学生的力量,也同时得到了成长的回报,教学相长,其实我们一直在与学生一同成长。

(一)电影风波

那是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的前一个晚上,恰逢语文晚自习,我精心准备了一次作文的引导课,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制作了一个课件,并拟好了一个作文题目。可是我一进班,学生就开始吵嚷着说:“看电影!看电影!”我想:这学生真是不着急,都临近期末了,好多内容都没时间复习,难得两周才有一个晚自习,还吵着要看电影。太不可理喻了!于是我说:“马上就要期末放假了,你们放假回去再看吧。今天晚自习写作文,不要老想着玩。”没想到他们还是继续吵着要看电影。科代表直接跑来同我说:“老师,其它班级今天都在看电影,为什么我们不看啊!”我怒从中来:“我没看到其它班在看电影啊,再说别人是别人,我们为什么要同他们一样呢?!”唉,这科代表不帮我,反而来添乱!

就在我坚定不移、火急火燎地打开课件开始讲课的时候,全班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我感觉有点异样,环视了一下教室,发现教室里少了十几名学生。我问全班同学,他们去哪儿了?学生说他们去搞艺术节的排练了,我还是坚定不移地说:“他们搞他们的排练,我们上我们的课,我不会因为那些同学排练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我坚持上完了一节作文课。

没想到的是第二节课铃声响起时,教室里有一半的位置是空的。我再问原因,在的同学说,他们都跟着去看排练了。我让班长去喊他们回来上课,班长回来时说,喊不回来。好不容易平息的失望情绪又开始慢慢回升,一下子串到了极点。一整天的辛勤付出,备课的疲劳与辛苦也就不说了,关键是得不到学生们理解,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我憋了很久的情绪难以控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涌出。带着不解、失望,迅速收起教具一句话也不想说,离开了教室朝办公室走去,我只想在办公室平静一下我的内心。

没想到学习委员,科代表,还有平时喜欢我的几个学生都跟着我后面跑来了,他们一进办公室看到我在流泪,几个男生连忙解释说,他们期末这段时间学习太紧了也很累,只是想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学习,比如说,看一下《感动中国》,《水浒传》,还有一些励志电影。而且其它班级也在看,他们沉不下心来学习其它的。还有几个女生,就直接同我一样不停地抹眼泪。说看着我提着教具走了,担心我不教他们了。

正在这时候组长来了,问是怎么回事,还问我今天有没看到组里的统一安排与通知,统一播放励志电影《摔跤了,爸爸》,还解释说因为艺术节要排练,一些学生不能参与上课,心思浮动,所以统一安排了看励志电影。我这才回过神来,原来下午我一直忙着备课,来不及看手机,下第一节晚自习时,经过其它教室才发现其它班级都在看电影。

有了这个艺术节的经历后,接下来的一个艺术节前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就临时应变,尊重了他们的意愿,看了名著《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意外的发现学生们上语文课的积极性,精神状态也高了不少。

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教育因势利导,换一种方式教学也未尝不可?教师按照一己之愿,一意孤行,不能变通,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面临环境的诱惑时,要用“人性“来体恤他们,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他们。多去体恤他们,让他们换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当老师体贴学生,学生也会以体贴回报,投桃报李。

(二)体育特长生也能讲三国

当代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一文里说:“家长们千万不要怀揣着牛粪去看孩子,如果你在言语间不停地给孩子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孩子内心的纯洁,还真有可能曲扭他的品行。”老师也同样如此,不能把学生看扁,反而要给学生投射一束光。

疫情期间,一名学生经常不参与网课学习,问他原因,他说自己就是很懒散,只想每天打打篮球。这让我回忆起他以前的班主任说的一句话:“你不要相信这位学生能搞学习。“也让我想起他曾经在学校运动会上拿过多项奖,我抱着试试看的教育心理,肯定了他的特长,爱好以及他对班级所做的贡献,他很得意,后来还时不时找我微信聊天。我发现他很喜欢表达,也很善于表达。

有一次我在钉钉网课上发起了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让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以连麦互动的方式分享读书内容,他正好是所在组的组长,我就鼓励他选择一本他喜欢的书推荐分享,他说他喜欢看《三国演义》,就想品评一下三国里的人物,等轮到他连麦分享时,我们听到他对里面人物的讲解如数家珍,对人物的行为归因也分析得偏僻入里,他后来还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人物的野史故事,我和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那是我第一次发现了他解读三国的深度与广度了!为之惊叹不已。上完课后还看到同学的字幕留言,说他讲的津津有味,还给他点了不少赞。

罗丹最著名的名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一名学生的特长之美并欣赏他,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其它潜能的发挥,学生需要老师有“看见”与欣赏的能力,并且信任他们一定能做好。这就是老师在学生黑暗的世界里播洒的一束光,即使是落后生也可放飞梦想,岁月可期。

(三)慢学生出高分

高三那年,每次我收作业时,班里有个女生都没有完成。起初我觉得这名学生很拖拉,对她印象不是很好,后来发现这名学生考试的成绩在稳步上升中,我特地把她的试卷拿来仔细看了一下,惊奇地发现我讲过的题型,她几乎都能得满分。

后来在这名学生做练习时,我暗中观察,发现她通常都是自己先做一遍题,再对照答案修正一遍。对于我讲的重难点,还专门用红笔作了笔记。学习一丝不苟,不折不扣,认真严谨。因为在同一个地方花的功夫比其它同学多,所以到了同学们都完成作业的时候,她还没完成。

每次看到我收作业从她身边走过,她也怪不好意思的,我说:“慢工出细活,你学的比别人扎实些,慢慢来,不急,题目实在做不完,可以自己选择几个题做。或者是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把问题弄懂就好。”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还是能完成同其它同学一样的作业量,依旧是每次用时多些,但坚持不懈,没有再因为迟交作业而感到尴尬。

这位女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也出人意料,从最初进高三时的90多分,考到了122分!

我们常说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有耐心静待花开,无需干预太多,尊重他们的生长规律与节奏就好。学生个体因人而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有时无需高度强化要求学生整齐划一。


我并非生来就懂教育,生来就会当老师,是曾经在我眼前流走的学生,是现在还在我身边微笑的学生,丰富了我的教育生涯,不断用现实刷新了我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与其说我在摇动推动召唤他们,不如说我们成就了彼此,一起成长。“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光流逝了,我们还能刷新教育的成长故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