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530
众所周知,辐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然而,在医学诊疗工作中,却常常需要借助DR、CT等检查方法来明确诊断,而该类检查就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结构,由于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的不同,X射线被吸收的程度不等,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射线剩余量出现差异,这样在荧屏或胶片上就会产生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即形成具有医学参考价值的影像资料。既然辐射具有致癌作用,为什么在医学检查中该类影像学检查方法还要广泛推广并应用呢?今后还能安心做放射检查吗?本文将一一阐述。
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X射线的产生是由于高速运动的自由热电子被靶面阻挡后而转化形成的,其实质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也是一种光子。X射线是需要电力驱动的,没有电源,机器就不能正常运作,也不会产生射线,所以在X射线机没有曝光前,检查室里的任何地方都是安全的,并没有电离辐射发生。
X线作为放射性射线之一,其辐射对人体的健康确实具有一定的危害,它可以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射线吸收越多,其致癌的风险越高。
辐射致癌,还能安心做放射检查吗?
由于X射线对人体有损害作用,由此也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其
危害微乎其微,害怕自己有病常要求多做检查;另一种则是对X射线极度恐惧,尤其是孕妇,都不敢踏进医院放射科的大门。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虽然X射线具有损害作用,但是发病与否与吸收射线的多少直接相关。做一次X光照片检查,在检查区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0.045mSv/秒,而拍摄一张片子约需要0.5秒,因此拍摄一张片子患者大概需要承受0.023mSv的辐射量,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一般最多一次检查需曝光4次(正侧位、双斜位等),一次X光片检查患者所需要承受的辐射量为0.092mSv。CT检查由于检查时间和放射量相对较多,据报道一次头颅CT其辐射量小于2mSv、胸部CT小于4mSv、腹部CT小于6mSv。根据国家制定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离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Sv(1Sv=1000mSv),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Sv的电力辐射,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而普通人一年接受的电离辐射上限是一个单位(1Sv)。以此推算,以吸收辐射量最多的腹部CT为例,起致癌几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而X线片检查则更低,约千万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或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为避免或减少放射危害,幼儿或青少年的常规体检中放射性检查的项目(如胸片)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此类推,为避免胎儿的发育不良,孕期CT检查也应当尽量避免,如病情需要,可选择没有辐射的MRI检查。
综上所述,辐射虽然对于人体有着一定的损害作用,但医学影像学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量是非常微小的,甚至还不如日常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其他无法避免的辐射(如:宇宙的射线、地壳的运动、 建筑物中的水泥、微波炉、手机,甚至食物空气中的辐射等),而且接受辐射后发生致癌的几率也是非常小的。而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仪器设备的扫描速度更快、更广,一次检查的时间也相对缩短,身体接受的辐射量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病情需要医学放射检查时,只要不是天天做检查,就没有必要对X光、CT等放射检查产生焦虑,对已经得病的患者来说,接受放射检查的副作用和忍受生病的痛苦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过程,放射检查不是核灾难,是医生基于健康、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不该过度恐慌,而且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电后产生的X射线属于外照射,其能量较低,人体本身通过新陈代谢是可对机体的损伤通过代偿进行修复的。况且,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辐射伤害,医生都做好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在检查时通常会被穿上厚重的“马甲”,在脖子上围起沉重的“围巾”,甚至还有“裤衩”,这些都是用铅做的,可以有效防止射线穿透身体,达到防辐射的作用,此时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并穿戴好。此外,虽然医学放射检查危害程度轻微,但也不能盲目相信、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切忌过度担心身体而频繁进行CT等放射性医学检查,如有身体不适,应当在专业医师综合评估后再行检查,以便为病情提出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