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构建初探

/ 3

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构建初探

邓四海 方芳 黄德庭

安徽滁州职业技师学院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育体系。因此,国家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 决问题能力。职业技术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最新的教育技术,准确把握智慧与服务的理念,抢抓机遇,突破数字校园,努力构建适应院校教育创新发展并具有国家特色的智慧校园。

一、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的概念和特征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由来。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蓝图,率先提出要建设智慧校园,并引发了国内高等教育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新的浪潮。依据教育界专家对于智慧校园的论述,其概念可做如下诠释:智慧校园(Wisdom campus)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院校学员、教员和教学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提高院校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每个使用者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和广泛运用,从而有力促进院校办学水平的跃升。

(二)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数字校园被赋予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内容。数字校园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典范,其设计理念是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集成化、平台化,通过其集成化的数字平台增进了人员之间、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了学校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延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端形态,是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技术在数字校园中得到较高层次应用的结果。

(三)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的特征。目前,国内的教育专家和相关学者普遍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应当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院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数据统计与辅助决策;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院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实现个性化服务信息的主动推送。

二、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的构建

(一)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服务教学训练、服务院校管理、服务未来职业为方向,以确保安全、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打造统一、高效、智能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以构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应用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为重点,在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以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创建统一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推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阶段划分。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技术环节新、应用层面多、权限设置杂等新诸多难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逐步完善。根据职业技术院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智慧校园支撑平台的基础建设阶段,重点是要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实现包括场所、人员、车辆、设备、器材等校园内各种对象的感知、定位与控制,改变原有的信息资源获取和管理方式。第二阶段为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的扩展阶段,重点是要充分整合利用原有数字校园下的教学管理、人员管理、保障管理等应用系统功能和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统一数据管理,提供全方位智能信息服务。第三阶段为协作应用、决策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深化运行阶段,重点是规范的推行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构筑和扩充信息资源库,不断提升智能信息服务水平,这将是一个长期持续推进的过程。

(三)现阶段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任务。职业技术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方兴未艾,智慧校园建设刚刚起步。由于目前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初始阶段必须结合院校的实际,运用价值驱动和应用驱动,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来实施项目建设。以某职业院校为例,在2018年完成数字校园阶段性建设目标后,该学院2019年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并初步确立了以下建设任务:

一是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国家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包括设备标准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安全标准规范在内的标准规范体系;二是构建由高速园区网络、服务器集群、虚拟化软件等组成的基础软硬件环境;三是对学院内人员、物资器材、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即通过综合利用RFID、嵌入式、无线传感等技术手段,对校园内需要感知的对象进行标识,然后利用标签读写器、手持智能终端、无线感应器等信息识别设备对上述标识信息进行识别;四是建立信息处理和指挥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智能处理和按权限分发,从而使院校相关业务部门实时掌握各感知对象的详细信息,为形成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体现在应用层面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功能包括:

1.智能化人员管理。为全体人员配备智慧校园卡(将来可以与门禁卡、签到卡、借书卡等功能合并,采用RFID超高频卡),通过各门禁系统和遍布教学、办公场所的感应点,可以实现对人员实时感知与定位,院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可以通过智慧校园数据查询平台实时了解到所属人员在位情况。

2.智能化教务管理。通过人员身份识别与定位,配合教学指挥系统,教务部门可以对老师的到课签到和学员出勤等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可以对学员到图书馆、机房、专业教室等场所的情况进行轨迹监控和相关数据统计,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可视、可控、可循,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3.智能化教学保障。在多媒体教室、公共计算机房、实验室(专业教室)等教学场所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对使用管理、设备设施维护、能源控制、场所安保等进行远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为教保仓库内的教学设备、器材、文具等物资安装包含其型号、种类、数量、状态等信息的电子标签,使得教学保障物资的发放更加智能和快捷,保障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存放更加安全。

4.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创建智慧书库,为馆藏图书安装被动式射频标签,取代原来的条形码,安装书架感应器和手持智能终端,可以实现对图书资料所在的书架进行快速定位,方便日常图书管理和开架借阅。建设智能读者服务大厅,通过图书自助借还机,读者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借还图书。

5.智能化营院管理。为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车场及园区内的其他重点区域安装智能传感设备,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可自动调整摄像头的方向进行视频监控,并向值班人员发出通知或巡视提醒;通过营院全景地图展示和人员智能识别系统,保卫部门能够对在园区内活动的人员进行身份区分,并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排查,对学生的在位、外出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实现校园虚拟漫游、智能巡更、电子查岗等功能。

6.大数据中心管理。提供广泛的集成性,具备先进的机制,实现数据同步、对外数据服务,同时还强调主数据管理、主数据质量控制以及主数据维护的手段和规范性,确保学校主数据的高质量和统一性,实现数据流通的便利性,提供数据多级转送和缓存、全程跟踪、可靠性校验等功能,并实现数据安全、送达及时、管控方便的数据共享。形成学校人财物的权威数据源,提供全方位的展示视图,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主数据平台的建设,将科研、教学管理等的数据沉淀下来,形成学校的核心资产。通过数据治理项目的建设,将提升我校数据共享和数据集成的质量,建立运行良好的数据流转和应用机制,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

三、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初期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物联网、云服务等智慧校园关键技术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应用层面的需求论证、功能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为确保建设方向正确和建设效益最大化,在职业技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初期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智慧校园战略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定位问题。应制定相互结合的短、中、长期目标,既要有利于智慧校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又要具有挑战性。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应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特色,以及与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国家有关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二是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要建立统一领导,同时加强各应用部门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建设、管理、应用良性互动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体系。要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的力度,特别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

三是数据格式标准问题。目前各类传感、射频识别设备的制造厂商众多,造成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标准各异、互不兼容,难以形成高效管理和集中控制。应及时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感知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要特别注意遵循前期数字校园已建立的数据标准规范,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原有基础数据功效。

四是系统兼容、整合问题。各部门建立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充分共享,不能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是一个制约数字校园发展的瓶颈问题。智慧校园建设要充分利用云技术,大力加强以教育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融合建设,构建兼容并包的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开发并确保与后续新开发系统的衔接。

五是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信息是主导因素,信息安全保密必须贯穿于信息资源收集、传输、处理和运用的全过程。要根据智慧校园建设发展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策略,并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全保密体系,建立规范的运行维护体系来保障智慧校园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

六是保障措施到位问题。要确保考核机制到位,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有效执行智慧校园战略规划,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工程的实施等。建设经费分配应合理,保障硬件和软件经费投入与资源建设经费合理,并考虑运营维护费用。强化信息化领导力,合理组建建设队伍,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人员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

四、结束语

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技术已经出现,智慧校园也已不只是一个理念,已经开始了相关应用的探索和研究。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院校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规模过大和重复建设。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技术的逐渐涌现,智慧校园的应用将不断优化、服务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将成为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冀翠萍.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2].杜晓静.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2)

[3].黄荣怀.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

[4].周 彤.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1(10)

[5].杨 刚. 物联网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