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探究

谢华明

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 519000

摘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个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已在我国推行多年,也取得了部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使教师与学生可以更好地互相配合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改精神。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继续推动分层走班制良性运行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

引言:

分层走班制是在了解学生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据此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但不改变原有行政班的教学模式。分层走班制在我国的推行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相对较晚,但实际上关于分层教学的观念早已有之,正因如此,在推行期间阻力相对较小,进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分层走班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进取心缺乏、教师责任感缺失情况严重,凡此种种导致分层走班制持续推进的动力不足。但我国很早就已经产生了分层教学的观念,因此在推行期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毋庸讳言,我国分层走班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进取心缺乏、教师责任感缺失都是困扰分层走班制持续推进的阻力。

  1. 作为主体的学生分层探究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想分层走班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做出不同层次的划分。了解是划分层次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方位的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科偏好、思维方式等方面,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划分,而不是仅仅根据教师自我的有限认知来进行主观上的划分。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吸取前人经验。分层走班制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生成了大量适应于我国教学实际的经验,比如说针对中国学生的心理所提出的一系列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以此为参考,保证分层的科学性。最后,以学生基本情况和分层评价标准为标准,将不同的学生按照低阶、中阶和高阶划分[1]。以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教学过程为例,高一学生对于生物细胞知识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部分学生仅停留在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知层面,部分学生却对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一味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小测验、快问快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生物细胞方面的知识,根据掌握情况做出等级的划分。对于只了解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构造、基本物质构成的学生,就可以划分到低阶阶段;对于能够准确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构造、了解细胞物质交换过程的学生,就可以划分到中阶阶段;对于生物细胞有着全面的了解、可以复述整个细胞物质交换过程的学生,就可以划分到高阶阶段。根据这样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划分,一方面能够保障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细胞相关的知识,打牢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老师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

二、教学策略分层研究

新高考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具有不同特点、位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自然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2],对于处于低阶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更加强调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于处于中阶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要根据课本知识做出部分知识性的扩展;而对于已经处在高阶层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重点已然不应该放在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启迪对于生物的思考,培养生物思维[3]。在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教学中,面对低阶层级学生,教师要明确划分知识难度,对于简单类知识,比如说第二节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就可以以点带面快速进行;对于以伴性遗传为代表的困难级别的知识,就要细致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的控制作用对人类的影响,并可以辅之“无中生有为隐性”等口诀帮助记忆。面对中阶层级学生,除了基础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讲解,教师也要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基因工程相关内容,并引入伴性遗传疾病的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面对高阶层级学生,教师就要具有引导观念,在保证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介绍当前基因研究现状、伴性遗传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科技前沿内容,从人类伦理与生物技术的角度切入,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思考力,建立正确的生物价值观念。

三、评价反馈分层研究

评价与反馈是确定教学成果优劣的基本标准,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教学过程自然少不了教学评价的过程[4]。在分层走班制中也是这样,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根据层级不同,确定不同的评价方式。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虽然三个层级都是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实验,但是对于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对低阶层面学生的评价要更注重鼓励,并且注意时效性。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是对学生动手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并观察到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就可认为达成了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第一时间要给予肯定。对于中阶学生而言,更需要的是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是对此阶层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自己以及小组成员可以对这方面做出一定的评价,但是对于细胞质为何这样流动的探究却需要教师介入,在专业的角度做出专业的评价。而对于高阶层次的学生而言,就要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更偏重于考评学生的生物素养,考察是否具有生物学的基本思维逻辑。教师需要侧重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细胞质的流动与动物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是否有区别,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或者纠正。在这种分层级的评价机制中,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自我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发掘潜力学生着重培养。

四、结束语

如果说新高考改革给高中生物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那么分层走班制就是迎接挑战的一柄利刃。充分利用分层走班制的先天优势既可以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对高考知识性的比拼;也可以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展示自我特点,应对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特点。在各方面的实践中保证分层的科学与合理,方可在最大限度上达到新高考模式需求,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隋桂荣. 浅谈新课改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07):P.152-153.

[2]魏崴. 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的管理与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9, 000(004):P.51-51.

[3]刘凯博, 李光宁, 丁亮.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实施初探[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 000(007):P.9-10.

[4]魏慧慧, 朱成科, 林琳.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 教学与管理, 2019, 000(028):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