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

安德蓉

国网四川泸定县供电公司 四川省 甘孜州 泸定县 626100

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好的固化业务流程、制度规范、考核标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杜绝人情干扰,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很好的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精、准、细、严”的理念精髓贯彻下去。

关键字:信息技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1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经营决策的智能化和最优化以及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转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为与市场发展需求更好的适应,将安全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位,企业必须对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转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实施全面、互动式的专业化管理,并能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引导企业职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中,使所有职员都能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企业的管理工作就能实现被动接受向主动管理的转变,进而有效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还能强化职员的安全意识。

(2)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管理模式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所有职员,这样就能节约职员之间互相告知与反馈的时间,提升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为信息的有效传递提供良好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以往扁平化管理机制中不合理之处得到有效的改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还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的存储上有着安全便捷的优势,还能冲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有效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信息化对于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措施分析

3.1以信息化规范员工作业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供电企业在注重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同时,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以期逐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1)实行变电倒闸操作全程录音。变电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使用录音笔进行全过程录音,工区、安质部门定期检查录音文件并予以通报,从而规范了倒闸操作过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促进了“六要”“八步”在现场的落实。

(2)推行变电巡检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每个设备单元间隔安装的信息纽记录值班员的到位信息,确保巡视人员的到位,做到路径最优,项目齐全,痕迹保全,提高了设备巡视到位率。

(3)应用输电线路巡检系统。跟踪巡线全过程,同时辅以数码相机记录设备缺陷,保证了巡视到位和准确掌握缺陷信息。

(4)开展网上培训。随时进行网上学习、练习和模拟测试,试题随机生成,逐步取代常规的安全知识考试形式,使培训和考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5)信息处置风险分析的结果。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以适当的信息载体。以规范的内容格式传递给工作执行人员。

3.2以信息化强化基础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效率,保证基础管理工作的适宜性、完整性、有效性。

(1)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制度管理。在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方便查询与学习。同时跟踪上级技术标准发布动态,及时进行补充与完善。

(2)建立违章类型管理库,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违章的分类管理。在开展管理性违章、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的排查的基础上,按违章分值、性质、等级进行编号,为实现信息化积累数据,为逐步降低违章的重复率提供了技术手段.促进了反违章工作的深化。

(3)实行危险点预控措施卡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网上流转,实现了危险点的动态管理。调度应用危险点预控软件,网上实现电网方式安排、调度拟票、审票、操作全过程监护和控制。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包含安全用具在役、退役、报废等档案管理、试验报告管理、试验周期管理等功能,加强了安全用具的管理。

(5)全检查实现计算机闭环管理。完成了安全检查计划、检查提纲、整改措施计划及跟踪反馈的闭环动态管理,保证了隐患的按期整改,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防止了人身隐患事故的发生。

(6)文档电子化。通过网络使电子文档为广大网络用户共享,使之成为方便用户查阅的信息、方便群众监督的信息、方便工作配合的信息、方便领导督导的信息,对推进公司的“求实、求新、求效”的作风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7)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广泛应用网络技术,深度开发应用软件,支持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

3.3以信息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应用微机两票管理系统,实现了两票网上流转,提高工作效率和两票合格率,为两票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规范两票管理。

(2)应用生产MIS,保证生产与检修计划可控、在控。坚持“静态编制、动态调整、分期实施”和按照“五结合”原则进行计划统筹,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优化缺陷管理流程,加强闭环控制。生产MIS提供了完整的缺陷报告、等级核定、任务下达、消缺情况、投运结论等闭环控制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检查监督,提高了设备消缺质量。

(3)调度MIS、变电MIS,使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运行工作实现网络化。调度指令票实现网上传递和过程监督,危险点预控模块实现拟票、审票、操作全过程监护控制与提示,初步实现调度危险点预控智能化,防止了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变电MIS系统涵盖运行日志、日常运行、安全管理等各项运行工作,实现了运行工作“透明化”。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网运行数据分析和安全性静态评价。应用调度模拟操作,防止调度误操作的发生,解合环操作前利用潮流分析软件,模拟操作进行潮流分析,为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继电保护定值单、试验报告和保护动作月报的录入、继电保护图纸的电子化和上传工作;应用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核对软件,进行季度安全自动装置状态核对。

(6)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安全网页和安全文化网站,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潜意识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布安全信息、通报事故分析报告,违章照片的暴光和录相片播放等形式,借以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围。从培养“我要安全”理念、培训“我会安全”技能、强化“我懂安全”素质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懂安全”的转变,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潜意识的推动作用。

(7)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安全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事故报表汇总、安全信息发布、上级安全要求传达,并提供安全信息统计分析。

(8)推行典型检修模式,提高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按照“以片停电,只停一次”的原则,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主结线方式,通过对检修任务和人员优化组合,实现在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分配检修任务,以减少调度和操作频次。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应用空间广泛,对企业规范管理行为,改善管理方式,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供电企业应以安全生产为己任,积极推行信息技术应用,探索电力安全生产的新思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译庆,艾正夫.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19):85-86.

[2]肖凯.新时代电力生产现场作业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7(10):95-96.

[3]周继红.浅议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