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518000
一、说教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四部分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周长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号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与画图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人士面积的含义,能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学会估测的方法,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说学情
“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就是从线到面的一个过程,是空间形式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是重点更是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涂色比赛
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用彩色笔给长方形涂上颜色,涂完色的同学把作业纸举起来,比一比,哪一组涂得比较快?(第1、2大组的孩子涂的长方形小一些,3、4大组的孩子涂得长方形大一些)
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公平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长方形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做好准备。
(二)活动二:比一比(认识面积)
设计一个情景,这是汪汪队农夫优美家的两块土地,比一比这两块土地谁的大谁的小呢?这里的大和小指的是什么呢?让孩子们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A:展示未涂满一周的作品;
B:展示涂满一周的作品。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理解“周”和“周长”,点出周是封闭的一周(要封闭),而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用工具测量。
C:展示未涂满“面”的作品;
D:展示涂满“面”的作品。
设计意图:让孩子理解“面”,点出封闭图形里面的全部就是这个图形的“面”,也就是物体的表面。
问题: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感受一下。
(桌面、黑板面、书面……)
(三)活动三:我来分分类
农夫优美种的庄稼需要浇水,你先给这几块土地分分类
①
②⑥
③⑥
④⑥
⑤
⑥
问题:这两类有什么不同?(上面的是封闭的,下面的不封闭)如果需要给下面这几块地浇水,就要把它封闭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面是封闭图形。
(四)活动四:量一量
问题:那想知道农夫优美的①号和②号土地的“面积”谁大谁小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理解从“周”到“周长”需要测量,那从“面”到“面积”也需要测量。那测量就需要工具。
问题:那怎么量呢?
A:将两个图形对齐比一比,再把多余部分剪下来;
B :用自己的手掌量,看分别有多少个手掌;
C:用橡皮量,看分别有多少块橡皮;
D:用小方块量,看分别有多少个格子;
E:利用透明的格子量一量,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格子
问题:你觉得用哪个工具量最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测量工具的不同,以及选择最佳测量工具的原因,为后面面积单位的学习埋下伏笔。
总结,同学们已经帮农夫优美测量了两块土地的大小,土地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那就是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活动五:智慧大闯关
农夫优美为了庆祝今年的丰收,举办了一个大型Part,邀请大家来参加。
环节一:抽奖环节:
第一关:
说说丰收节奖盘上哪一个奖项的面积最大,那个奖项的面积最小?
环节二:惊喜连连
第二关:
下面是农夫优美给大家准备的蛋糕,在白色小方块上插上蜡烛,每个方块只能插一支蜡烛,数一数区域①、区域②、区域③、区域④分别需要多少支蜡烛,猜对者可以参加抽奖一次(对应课本50页的第3题)
第三关:说说蛋糕中每种图案是由几个方块组成的,猜对者可以参加抽奖一次(50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