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指向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计算思维指向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索

张亚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张亚 610000

摘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思维方法,立足信息意识,训练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计算思维、结构化思维等更高的素质。在此培养目标指引下,教师以“计算思维”为着眼点,应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结构的探究主题,充分使用新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采取便于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完整包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抽象总结升华主题——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对课堂教学和教学反馈的相应评价标准应体现对教师教学活动实施情况的考核。

关键词 计算思维;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计算思维”“结构化思维”“信息素养”“信息道德”等一系列名词近年不论是作为国家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还是风靡全球的STEM/STEAM课程,都在若干场合被提出,文章以“计算思维”为着眼点,探索现今的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才能实现其培养目标。

5个方面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与“计算思维”之间的联系

(一)对计算思维概念本身的理解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首次提出“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个总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着眼于信息技术课堂,我们将此概念理解为:计算思维是灵活运用计算工具与方法求解问题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要设置相应“问题”,此“问题”要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变通的学习方法,能够解决“问题”。

(二)如何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入具体的计算机课程中

教师应教给学生的,不是某个软件的妙招(通过微博、百度可以发现很多相关资料),而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而这个手段,不仅是硬件设备、软件资源,还有网络资源。总而言之,一堂体现了计算思维培养目标的课堂,势必要充分使用新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三)教学设计要深、要广

计算思维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问题求解思路、创新思维和形式化描述(抽象、升华)——这也确立了每节课为达到计算思维培养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可采取的教学模式:

  1. 任务驱动、问题式学习模式;

  2. 游戏化教学模式(闯关、角色扮演等);

3、思维可视化教学法(绘制思维导图、逻辑图等)。

具体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师个性、主题内容、软硬件条件等具体因素有关。灵活的组织形式能够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主题的理解深度、课堂调控能力,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氛围、学生参与程度、项目完成度,因此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五)课堂培养的成果如何评判

一堂体现计算思维的课堂,成果标准是学习者思维方式是否发生变化。思维的普遍形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而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可以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加以观察与分析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通常以“因为……所以……”来陈述,则说明该学生习惯线性思维,如果某堂课他在描述过程中用到了“但是”“否则”这类词汇,则说明他具备了缜密思维,能够多维度进行思考,这一类转变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上能够清晰呈现出来。行为上也可以表现学生思维变化,通过观察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课堂的深度价值。

二 凸显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根据第一板块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教学设计方面评价标准建议:

(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二)教学手段是否利用了新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三)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填鸭式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式学习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思维可视化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抽象总结升华主题)

教学设计以满分100分为例,教学目标建议占20分,教学手段20分,教学组织形式20分,教学过程完整性40分。该分值根据达标难度评定,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灵活、适合主题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教学过程完整性中抽象总结升华的部分不仅仅点明课堂所体现的德育目标、社会价值,而是要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之后能够准确地描述其过程和意义,深刻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从实际的任务延伸到人性的探索,由浅入深,由外而内。

三 凸显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标准

  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参与情况也直观反映了教师所选择的主题是否符合学生学情,能够看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情况和教学设计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1. 学生回答问题或提交的作品质量高低

学生回答问题和作品的质量也是检验教师所选择的主题、所设计的任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范围。通过学生的表现(语言、行为、作品),可以观察学生思维方式是否发生转变(参考“一(五)”部分),因此这也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

  1. 教师个人素养高低,基本功是否扎实

四 凸显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反馈评价标准

  1. 学生思维方式是否转变,是否学有所获

此处教学反馈主要是学生评教活动,旨在要求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能够清晰地理解该课的主题,准确使用该课介绍的某项新技能,总结经验教训,感知自己的语言、行为、思维变化。这些内容只有学生自己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因此如果需要收集反馈信息,学生自己的答复是最科学的。

  1. 学生对执教老师的喜爱程度

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在达到教学目标过程中更为自信、从容。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大多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学设计也更贴合孩子的心理,因此是否喜爱授课教师可以作为评教活动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仅着重考虑“计算思维”的提出对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产生的影响和启发,所有观点可作为增加项目(并非涵盖全部评价内容)。希望以此文为信息技术优质课堂的形成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教学手段是否利用了新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填鸭式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式学习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思维可视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抽象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教学情况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学生回答问题或提交的作品质量高低

教师个人素养高低,基本功是否扎实

教学反馈

学生思维方式是否转变,是否学有所获

学生对执教老师的喜爱程度

参考文献

[1]范文翔,张一春,李艺.国内外计算思维研究与发展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2):3-17.

[2]刘敏娜,张倩苇.国外计算思维教育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1):41-53.


3